作者: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澳門研究院研究員 張龍平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央有關部門和粵港澳三地政府又在香港進行了綱要的宣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并不是一個單純的區域合作發展規劃,而是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部署、推動,并由粵港澳三地政府全面落實的重大國家戰略,是新時代國家治理的偉大實踐。
一、開啟新征程的偉大實踐。黨的十九大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提出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去實現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宏圖已經繪就,重在具體落實。近年來,國家已經陸續推出京津冀協調發展、雄安新區、長江經濟帶、東北振興、海南自貿區等重大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上述國家戰略一道,共同構成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具體實踐。綱要明確提出規劃指導粵港澳合作發展,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至2035年,并提出了具體的發展目標,考慮到大灣區內的港澳及珠三角9市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已總體率先實現小康水準,因此,從時間節點和發展目標上看,綱要瞄準的是“基本實現現代化”這一新征程愿景的,也將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二、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偉大實踐。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成為當前及今后推動我國持續發展的行動指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就是一次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偉大實踐,綱要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有利于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為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提供支撐”。綜觀整個綱要,可以說新發展理念是通貫全篇的內在靈魂,無論是綱要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還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緊密合作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共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臺等具體內容的設計,其基本依據就是新發展理念。從這個角度來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發展理念在新時代的集中全面實踐。
三、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偉大實踐。區別于其他國家戰略,乃至世界其他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特點在于“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這一特點總體上是因為“一國兩制”的制度環境。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是對“一國兩制”的挑戰,而是新時代豐富“一國兩制”的新實踐,是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有機結合起來,把維護中央的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起來,把國家所需和港澳所長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的多贏之舉。
黨的十九大提出,港澳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是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具體體現。正如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女士所指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表明香港正由“聯系人”轉為“參與者”,“聯系人”強調的是橋梁紐帶作用,而“參與者”則強調的是國家戰略的一部分。因此,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在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前提下,粵港澳各方依托自身優勢,共謀國家發展的新舉措,也是港澳融入國家發展的重要展示。
四、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剛剛走過40年,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GDP總量已經越過90萬億,大灣區經濟總量也已越過10萬億。但也應清楚的看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各種內外挑戰。過去,我們取得的成就依靠改革開放,現在應對各種挑戰仍然需要依靠改革開放;過去,我們開啟改革開放,香港、澳門給予了內地大力的支持,現在要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仍然離不開與香港、澳門的通力合作。香港是國際著名的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擁有高度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以及遍布全球的商業網絡,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之一;澳門則是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多元文化共存。內地深化與香港、澳門的合作本身就是推進改革、擴大開放的重要行動,并通過香港、澳門與世界其他國家、地區實現更廣泛意義上的合作,這是充分發揮港澳的優勢所在,也是國家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實踐。
40年前,改革開放從大灣區的深圳開啟,40年后,歷史輪回,粵港澳大灣區肩負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使命,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再次扮演國家改革發展試金石的角色,各方應通力合作把大灣區建設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