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鄒磊,男,上海市委黨校發展研究院副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一帶一路百人論壇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從事“一帶一路”、中國經濟外交、中國周邊安全相關的教學研究工作。2004-2013年,先后就讀于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分獲法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目前已獨立出版《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政治經濟學》(2015年2月)、《“一帶一路”:合作共贏的中國方案》(2016年6月)和ThePoliticalEconomyofChina‘sBeltandRoadInitiative(2018年5月)等多部“一帶一路”學術專著;先后獨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重點課題等多項國家和省部級“一帶一路”相關研究課題。此外,還曾于2015-2016年受邀擔任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一帶一路》總撰稿,該片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協調指導,是迄今為止中央層面最高規格的“一帶一路”紀錄片。
鄒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與全面開放新格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11月。
全書內容提要
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提出、親自謀劃、親自部署推動,是黨中央著眼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我國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包括國家貿易投資綜合展、企業商業展和虹橋國際經貿論壇三個部分,集展示、交易和論壇于一體,相當于世博會、廣交會、博鰲論壇的三合一,在世界貿易史上亦沒有先例可循,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方案。
中國進口貿易的增長并不是新現象。那么,當前中國是在怎樣的國內和國際形勢下主動擴大進口,并高規格籌備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進口博覽會為契機主動擴大進口,究竟是中美貿易戰背景下采取的權宜之計、被動之舉,還是著眼于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長遠謀劃、主動作為?自2017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宣布以來,這一世界貿易史上的首創之舉如何在短時間內從無到有,迅速從中國倡議變成全球機遇?在國家展、企業展和虹橋論壇中,有哪些亮點值得期待和關注?6天精彩如何延長至365天,如何打造“永不落幕的進口博覽會”?伴隨著進口博覽會的舉辦,擴大進口將分別給中國經濟、地方發展、企業經營和普通人生活帶來哪些機遇?對于外部世界而言,“中國市場”的快速崛起和“中國進口”的持續增長將產生怎樣的溢出效應?這些正是本書各章試圖向讀者一一解答和呈現的。
本書以問題為導向,兼顧學術性、政策性和故事性,系統考察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時空背景、形成歷程和主要內容,綜合分析了以舉辦進口博覽會為契機擴大進口帶來的多重機遇和國際效應,有助于各方深入理解新時代中國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愿景與行動。
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正經歷快速轉型重組,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經濟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等思潮抬頭,世界范圍內的貿易摩擦加劇了全球市場的恐慌情緒。本書認為,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新時代中國以擴大本國市場開放為切入點,為促進各國共同發展而搭建的包容性巨大的開放型合作平臺,將建立起各國優質商品、服務與中國市場之間便捷的綠色通道,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重要抓手。以此為契機主動擴大進口,將為各國提供積極預期,有助于在全球層面擴大總需求和貿易規模,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為改善全球發展赤字提供了新路徑。這種尋求“共同發展”而不是“全球退群”的思路,正是中國在應對當前全球變局中的責任擔當,也標志著中國已逐漸從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參與者”“融入者”成長為“建設者”“引領者”。同時,以舉辦進口博覽會為契機擴大進口、擴大開放,也是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現消費升級、產業升級的客觀需要,是釋放內需潛力和動能的主動作為,歸根到底是要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強烈追求。
作為全球最主要的生產基地,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和貢獻早已有目共睹。今天,各方越來越關注和期待中國內需消費市場釋放的機遇紅利,它在體量上已具有了“世界市場”規模和潛力。本書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憑借著巨大的人口規模、生產能力和消費需求,中國有望成為全球獨一無二的存在--既是世界工廠(最大的生產基地),也是世界市場(最大的消費市場)。在此基礎上,穩定出口和擴大進口、產業升級與消費升級、“在中國制造”和“為中國制造”、“賣全球”和“買全球”將同步發生、同等重要。對于中國和世界而言,這是一幅正在快速浮現且日益清晰的宏觀圖景。作為“世界工廠+世界市場”,中國可以更主動地運用全球資源來實現國內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也有條件為國際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本書認為,以舉辦進口博覽會為契機擴大進口、擴大開放,將給各方帶來長期、可持續的重要機遇。對中國經濟而言,它有助于促進我國產業升級、消費升級、貿易升級和開放升級。對地方發展而言,它將為世界各國展示國家形象提供“上海平臺”,為世界各國貨物、技術和服務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便捷開放的“上海通道”,有助于在全球范圍內打響“上海購物”品牌。同時,它將為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新載體,也有助于各地開展高質量招商引資、引導消費回流、擴大貿易增量、培育貿易節點。對國內外企業而言,它們將從中國龐大、多元、豐富的市場需求中尋找到廣闊商機,并重新定位自身在全球產業鏈的位置和角色。
本書認為,進口博覽會是對外貿易、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的“三合一”平臺。具體而言,它不僅是為外國優質商品和服務進入中國市場搭建的進口貿易服務平臺,也是國內各地方政府極佳的招商引資平臺,還是中國企業以滿足本國市場需求為目標的對外投資促進平臺。受到國內進口需求驅動,將帶動更多中國企業開展針對性的海外投資并購,繼而把當地特色商品出口至中國。這種以本國市場為出口對象的海外投資并購模式,也有助于其減少盲目決策和無序經營,更好地管控風險。這既能提升東道國對華出口能力,幫助其更精準有效地滿足中國消費者的實際需求,也能在相當程度上改善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環境,使中國擴大進口和“一帶一路”建設真正惠及各國人民。借助進口博覽會國家展、企業展的平臺,中國企業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尋找對象國合作伙伴,或與發達國家企業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面對中美經貿摩擦持續升級、發達國家加速重構經貿規則等外部形勢明顯變化,更大的開放力度、更多元化的市場取向有助于我國平穩應對挑戰。
本書認為,舉辦進口博覽會不是中國降低進口成本的開始,而是致力推動貿易便利化的集中體現。一方面,圍繞進口博覽會,中方搭建了與之配套的線上與線下、綜合與專業相結合的“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務平臺,積極推進覆蓋展前、展中、展后的供需對接,為各國優質商品和服務進入中國市場提供多渠道、多模式、多元化服務,建立起和中國消費者之間便捷的綠色通道。另一方面,與進口博覽會同步,我國持續下調部分汽車、抗癌藥物、日用消費品、工業品進口關稅,在審批、通關、檢驗檢疫等多個進口環節進行制度創新,進一步減少流程、壓縮時間,持續降低制度性成本。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未來在家門口就能買遍全球,到貨時間將大大縮短,支付價格也將持續降低,國內外價差有望不斷縮小,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將得到更大程度地滿足。
舉辦進口博覽會和主動擴大進口,是我國致力于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直接體現。所謂全面開放新格局,既包括開放范圍擴大、領域拓寬、層次加深,也包括開放方式創新、布局優化、質量提升。本書認為,以進口博覽會為觀察點可以發現,我國正從參與全球經濟分工和貿易網絡為主,向積極貢獻中國方案、主動搭建新型合作平臺轉變;從以輸出“中國制造”為主,向實施更積極的進口政策、促進進出口平衡發展轉變;“引進來”工作從以吸引外商來華投資為主,向引進外資和擴大進口聯動轉變;“走出去”工作從以開拓海外市場為主,向兼顧海外市場和本國市場需求轉變;進口的形式從以貨物貿易為主,向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協調發展轉變;進口的目的從以滿足工業生產為主,向同時滿足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轉變;進口的對象從以發達國家和原材料出口國為主,向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并重轉變;傳統的“兩頭在外”(原料、市場在海外,生產在國內)模式正在發生快速重構,新的“兩頭在外”(原料和生產在海外,市場在國內)形態將越發常見。
改革開放伊始,中國貨物進口總額占全球份額尚不足百分之一,到2017年已達到全球進口總額十分之一;金融危機以來的十年里,中國對全球貨物進口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五成,“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未來5年,中國預計將進口10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未來15年,僅進口商品預計就將達到24萬億美元。本書認為,“中國市場”的崛起和“中國進口”的增長將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國際效應。作為“世界工廠+世界市場”,中國擴大進口將覆蓋到高端制造業、先進服務業、日用消費品、優質農產品和資源性產品等各個行業領域,為各國提供了龐大、穩定、可持續的進口需求。在此過程中,中國和許多國家都要逐漸適應從“向中國買什么”到“向中國賣什么”和“在中國制造”向“為中國制造”的轉變,而這也正是中國同時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所帶來的深刻變革,“買全球、賣全球”將成為中國參與全球經濟合作的新常態。對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而言,中國追求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所帶來的進口需求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在醫療、教育、養老、體育、文化、金融、高科技、農產品等領域,這些國家所能的提供優質商品和服務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對于廣大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而言,除了傳統的礦產、能源、糧食出口之外,需要思考如何進一步滿足中國日益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在中國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進程中尋找到新的定位和商機。
簡言之,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新時代中國致力于實現與各國合作共贏的重要嘗試。從源頭上看,它來自中國,是一項中國方案,體現了中國擔當。從結果上看,它屬于世界,是一項公共產品,契合了各方利益。在世界經濟前景晦暗不明和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雙重背景下,高規格舉辦進口博覽會和主動擴大進口也向國際社會展現了中國與各方在“新時代,共享未來”的愿景與行動。我們有理由相信和期待,這一由中國倡議、惠及世界的國際公共產品將如同“一帶一路”倡議一樣,廣結善緣、務實推進,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