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武鵬飛)為推動我國哲學學科建設,探討當前哲學學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2018年10月25日,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哲學(含宗教學、邏輯學)學部2018年學科建設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本次會議主題為“新時代我國哲學創建一流學科中的問題和對策”,由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哲學學部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承辦。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東南大學等十多所高校的特邀專家和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哲學學部委員近50人與會。
開幕式上,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賀耀敏致辭,教育部社科委哲學學部召集人陳先達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哲學院院長郝立新教授分別致辭。開幕式由教育部社科委哲學學部秘書處秘書長郭湛主持。
賀耀敏在致辭中指出,哲學一流學科的建設,一是要把握新時代的主題和脈搏,要有問題意識,注重思想觀點、理論和話語體系的創新。思想理論的活水源頭是實踐,又在實踐中煥發出生命力;二是要處理好創建世界一流學科與中國實際的關系。
陳先達提出了世界一流哲學學科建設的五個難點問題,一是中國的哲學學科建設與世界的接軌問題,要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哲學學科及其所包含的二級學科都應制定相應的評判標準,既要與世界標準接軌又要有中國特色;二是各高校哲學系所有學科都達到一流是有困難的,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建設有特色和優勢的二級學科,要各有特點、各有品牌,有“拳頭產品”;三是二級學科之間要相互配合、相互溝通、相互交叉,避免隔閡,打破壁壘;四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的問題,中國建設哲學學科要堅持社會主義國家的特點,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要和西方哲學系有所區別;五是一流哲學學科建設的表現問題,要著重一流教師隊伍建設、重視培養合格學生,培養學生的標準就是建設一流學科的標準。
郝立新在發言中表示,哲學一流學科建設要重視中國特色和世界視野的問題。他指出,面對當前綜合大學與專科大學的矛盾;中國模式、中國特色與世界一流標準接軌的矛盾,是目前哲學學科進行雙一流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要舉一流問題,融一流資源;聚一流師資,出一流成果;建一流平臺,育一流人才;做一流服務,創一流聲譽。
開幕式后,研討會進行了四場大會發言。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陳來回顧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歷程,指出自80年代以來,知識界幾經曲折、不斷求索,但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共識沒有改變。陳來認為,建設一流學科要堅持制度自信,重點建設公平合理的社會哲學領域評價體系,同時也要找到問題、解決問題,摒棄唯數量、唯英文、唯帽子、唯留洋的弊病,不要過分強調項目的意義。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童世駿指出,當今世界和中國都已發生了很大變化,要找到最大的變化所在,更多的思考可持續發展等永恒的問題,加強對知識的研究與對價值的研究。
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李德順、東南大學哲學系教授樊和平、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謝地坤、黑龍江大學哲學院教授丁立群、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吳曉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段忠橋、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仰海峰、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吳根友、蘇州大學哲學系教授任平、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孫向晨、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孫周興、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吳向東、內蒙古師范大學哲學院教授趙東海等30多位與會專家也做了大會發言,他們圍繞大會主題,立足新時代,剖析當前哲學學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我國哲學創建一流學科面臨的問題,為哲學學科的建設建言獻策。
[責編:李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