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光明網訊(記者武鵬飛)2018年10月26日,由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管理委員會、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中國IT移動智庫平臺協辦的中國·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智慧產業北京論壇在北京-內蒙古賓館召開。這是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繼2018年1月19日在呼和浩特市召開“2018中國·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首屆智慧產業峰會”之后,深入實施大數據發展戰略,建設數字新區,打造智慧產業高地的又一次重大舉措;是新區發布產業規劃,集聚專家智慧,共商產業發展的一次盛會;也是展示新區建設一年來成果的匯報會。行業專家、國家相關部委及內蒙古自治區有關委辦廳局負責人、智慧產業領軍企業代表共150多人參與了活動。
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委員會副組長、“互聯網+”行動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作“從數字產業化到產業數字化”主旨演講,為推進新區開展數字經濟建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智慧產業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論壇會上,由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對《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進行了成果發布。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中國創新創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宇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科技發展部副總工程師王愛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EBG全球智慧城市業務部總裁鄭志彬,微軟加速器CEO檀林,北京東方國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敖志強等專家及企業代表,分別圍繞各自領域和行業作了精彩的主題演講。
在下午召開的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新興產業專家咨詢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包括孫九林院士在內的30多位國內知名專家參會,與會專家圍繞“以科技創新助推新區智慧產業快速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展開熱烈討論。
本次論壇發布的《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產業發展規劃》(下簡稱“《規劃》”)作為新區未來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和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據,為新區未來產業發展繪制了美好藍圖,規劃期為2017至2025年,遠期展望至2030年。《規劃》以全球眼光、戰略思維,在全國、我國北方地區及內蒙古自治區的坐標中找準新區的功能定位:新區是民族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長極、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新區是內蒙古自治區改革創新的試驗田、集聚高端創新資源集聚地、參與全國競爭的領頭力量;新區是彌補呼和浩特市的產業短板,全方位提升首府“首位度”,形成錯位發展、層次分明、協作有序的呼包鄂區域協同發展格局。新區產業發展策略突出新(瞄準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高(突出產業的高科技、高附加值)、集(體現產業的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優(發揮新區資源及要素的比較優勢)、適(強化與新區定位和資源環境相適應)五大特點,根據產業自身優勢、產業競爭情況、區域條件、區域定位與產業準入四個維度,篩選適合和林格爾新區發展的重點產業及方向。《規劃》重點圍繞新區“一核兩翼”的空間布局,著力打造“以大數據產業為引領,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以綠色生態產業為品牌,以健康休閑產業為特色,以生產性服務業為支撐,推動傳統能源化工產業轉型,構建智慧、綠色、創新、高效的現代產業體系”。新區將積極發展具有引領作用的大數據產業,構建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數字產業體系;積極培育以創新為核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在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率先突破;發展具有全國優勢的綠色生態產業,推動“蒙”字頭綠色食品、生態修復產業走向世界;加快發展具有民族特色和草原特色的健康休閑產業;推動能源、化工等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金融、會展、文化創意、特色會展、科技服務、高端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
據介紹,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成立一年多來,深入貫徹落實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新區智慧產業呈現出強有力的集聚發展態勢。大數據應用產業蓬勃興起,已建成全國最大的云計算基地,服務器運營總數超過70萬臺;微軟大數據、人工智能應用孵化基地,東方國信工業互聯網平臺及建筑信息模型(BIM)產業基地,蒙牛全球電商平臺等項目投入運行;航天信息汽車電子標識無線射頻卡示范城市、清華博奧晶典基因檢測中心、銀帝人工智能交通項目全面開工。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穩步推進,上海和旭、白云電氣、通用航空等項目進展順利。京東“亞洲一號”現代物流園順利開工。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金融小鎮、數聚小鎮、智能制造產業園等項目一期主體工程即將完工。大健康產業取得突破,金宇生物科技、人福蒙中醫藥、國家西部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園等項目加速推進。科研合作項目持續深化,與中科院蘇州納米研究所、清華大學等科研團隊合作有序開展。新區先后被國家有關部委確定為國家火炬和林格爾新區大數據特色產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大數據)示范基地、國家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創新試點地區。正在積極爭取國家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國際通信專用通道、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
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還堅持“增量崛起”與“存量變革”并舉,以“四新”促“四化”,培植壯大新興產業,做優做強特色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產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林格爾新區必將建設成為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和邊疆民族地區創新發展高地。
[責編: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