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劉昀昀)10月24日,浙江省寧波市農村文明示范線推介發布會在北京召開。發布會介紹了寧波市農村文明示范線建設基本情況,并推介了五條農村文明示范線。
發布會上,寧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李正平介紹了寧波市農村文明示范線建設基本情況。他提到,近年來,寧波市在全市農村選擇了一批地域相鄰、文化相近、生態相似、經濟相融的農村,推出以環境潔美、生態優美、生活甜美、鄉風和美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文明示范線建設,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由“盆景”向“風景”轉變。“目前,寧波已推出三種類型農村文明示范線23條,帶動32個鎮(鄉)、142個村發展。”
隨后,發布會重點介紹了寧波市五條文明示范線,即大堰鎮“連山堰情”文明示范線、寧海縣“桃花源里”文明示范線、“五彩梁弄”文明示范線、慈溪市“溪上慈風”文明示范線,以及象山縣“斑斕西滬”文明示范線。根據發布會介紹,在建設文明示范線的過程中,寧波市有五點經驗。首先,要做到順應發展規律,開創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思路。把握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規律,是做好農村文明創建工作的重要前提。
其次,規劃先行,實現有序發展。寧波主要抓住兩個層面的規劃,在市級層面,推出“五彩四明”“斑斕海岸”“絢麗浙東”三種類型文明示范線;在區縣(市)層面,以三大類型為基礎,對重要節點文明文化展示、旅游景觀標識、等進行精細化設計,實現了點與面、村與線的有機統一。
第三,統籌推進,形成工作合力。寧波市成立了文明示范線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共商創建工作方案與計劃,協調解決創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推動文明示范線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第四,內外兼修,探索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路徑,包括內修素養、外樹形象。開展道德教育、先進評選、文化活動等,推進家風家訓建設,并在各條示范線建立健全環境衛生長效保潔機制,對沒線公路、沿街房屋立面進行改造改建,改善農村環境面貌。
最后,突出特色亮點,打造新品牌。寧波各地以“五彩四明”、“斑斕海岸”、“絢麗浙東”為藍本,充分挖掘地方文化、文明內涵,推出各具特色的文明示范線。
發布會結束后,與會人員參觀了寧波市五條文明示范線的展臺展品,并就展品的工藝、特色等進行了交流與探討。
[責編: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