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趙宇)10月18日,“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變革國際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會議由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和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共同主辦。
本次會議聚焦人工智能與教育信息化領域的前沿問題,討論信息技術對未來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探索如何大力引進智能技術,倡導智慧教育,加速教育系統變革,全面提升現代化人才培養質量。
會上,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周作宇表示,當前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緊密,高校要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引領,構筑學術共同體,深化高等教育國際合作。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處副秘書長沈雪松同樣說到,“我們應積極應對新技術浪潮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努力構建‘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教育服務新模式和教育治理新模式”?;ヂ摼W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黃榮懷則認為,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態,新技術的出現對智慧教育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數字教育資源、智能化的教學工具與新型學習環境中。
隨后,IBM商業價值研究院全球研究總監Anthony Marshall分享了IBM在全球范圍開展的關于人工智能認知和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他對中美兩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態勢做了全面分析,指出中國和美國正在引領全球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的發展,并希望未來兩國能夠共同促進全球智能技術的發展。
當前,智能技術引發的教育變革不斷深入,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與會專家們認為,未來3-5年,智能語音技術、知識圖譜、教育機器人、大數據、云計算和深度學習將更為廣泛地應用于教育,并對課堂教學、教育管理和人才培養模式等產生巨大影響。
智慧教育不但呼喚技術創新,也需要高校在科研組織模式、科研管理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上不斷探索。浙江大學計算機與技術學院張克俊教授介紹了其團隊在設計智能與移動創新方面取得的成績,他們先后設計、推出了多個互聯網創新應用,為互“聯網+教育”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此次會議由來自教育信息化領域、互聯網教育服務產業等全球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代表200多人參加了會議。與會專家和代表們還就區域互聯網與教育、智慧學習環境建設等前沿議題展開了充分地研討。
[責編:鄭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