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李澍)9月22-23日,“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拉美國家關系國際研討會”在上海大學舉行。活動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和上海大學全球問題研究院主辦、上海大學全球問題研究院拉美研究中心承辦。來自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秘魯、巴西、牙買加、西班牙、澳大利亞和美國的近20位外國學者以及30多位中國學者和有關部門的代表參加了會議。這是國內學術界首次討論中拉命運共同體的國際會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李春光研究員、上海大學全球問題研究院執行院長郭長剛教授在開幕式上致辭。
在第一單元的主旨演講中,智利前駐華大使費爾南多?雷耶斯?馬塔介紹了他對中拉命運共同體的認識,并為如何進一步推動中拉關系提出了若干建議;中國外交部拉美司綜合處處長周儀介紹了中拉關系的最新進展;中聯部拉美局綜合處副處長陳文學介紹了中國與拉美國家的政黨交往;中國貿促會前駐中美洲代表處首席代表安大力分析了當前的中拉經貿關系;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院長龐中英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全球治理的關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徐世澄對上述發言進行了點評。
在此后的四個單元中,中外與會者各抒己見,討論了推動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機遇和挑戰,并在以下幾個方面達成了共識:
首先,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理念,“一帶一路”是具體的倡議,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中方提出推動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有助于為中拉關系的發展提供動力。雙方應該將其作為雙邊關系的新的發展目標。中方要加大宣傳力度,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更多的拉美人民接受和認同。
其次,將拉美視為“一帶一路”的自然延伸,有助于提升這一倡議的國際影響力,有助于提升中拉關系,有助于推動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但在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中,尤其在推動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雙方都應該采取積極的姿態,避免空談,在頂層設計上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
第三,在推動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雙方不能低估多種多樣的挑戰。例如,一些拉美人民對中國在拉美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中拉貿易結構多元化進程有待加強;“美國因素”已成為中拉關系發展的障礙,中國和拉美要充分考慮和積極應對。
中國前駐玻利維亞、委內瑞拉和古巴大使張拓對會議進行了總結。
研討會由上海大學特聘教授、上海大學全球問題研究院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時學主持。
[責編:鄭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