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與信息安全工作委員會委員 宮亞峰
一年一度的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于9月17日至23日在全國范圍內舉辦,這是繼2014年首次舉辦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以來的第五次重大活動。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通過成果展示、高端論壇、技能競賽、互動體驗、表彰先進等多種活動形式,打造出了特色鮮明、面向大眾的年度例行性網絡安全盛會。自從黨的十八大要求全黨高度關注網絡空間安全以來,我國網信事業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各行各業各部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連續幾年來,以“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為主題的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對宣傳網絡安全成果、推廣網絡安全技術、普及網絡安全知識、提升全民網絡安全意識發揮了重要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由于網絡安全是涉及全球各國、各行業、各層面,技術、產業、經濟、法律、政治、軍事、文化等相互交織的綜合社會問題,網絡安全較之其他問題更為錯綜復雜。對于新時期網絡安全的新動向、新特點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采取積極有效應對措施,不能有絲毫的松懈和麻痹。
在新時代,網絡安全威脅風險仍在增加,呈現出新的特點:
一是網絡行為從以經濟利益為目的向以政治利益為目標的方向發展。前階段,臉書爆料了史上最大的網絡數據泄露案,特朗普的競選團隊通過利用英國數據分析公司“劍橋分析”竊取臉書上超過5000萬名用戶資料,通過數據分析,根據相關用戶的性格或政治取向建立數學模型,向有關用戶投放針對性的誘導信息,從而左右他們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投票的意向。這種利用AI競選以達到其改變政治格局的目的,比當年“阿拉伯之春”顏色革命更隱秘、更高層、更巧妙。在我國的網絡輿情中,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和受到境外敵對勢力收買操控的不法分子、非法組織,在網絡空間利用虛擬世界藏身,通過網絡媒體編發微信、微博傳播負能量,采取“低級紅、高級黑”等更惡劣更隱晦的手法,篡改歷史、歪曲事實、無中生有、編造謠言,攻擊社會主義制度、攻擊黨和國家領導人,矛頭直指黨的領導,妄圖攪亂民心、搞亂社會,實現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二是網絡攻擊目標由以攻擊個人、單機、網絡等目標向攻擊政府網站、關鍵基礎設施、全球侵入發展。據有關數據統計,每年我國工業控制系統遭受來自境外的有效網絡攻擊達十余萬次,此類針對關鍵基礎設施重要目標的高強度精準網絡攻擊的頻次、強度仍在持續增長。當前,我們網絡安全保障體系還不完善,面對國家級、有組織的高強度網絡攻擊,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重點保護對象的網絡安全防控能力還有提升空間。2017年,Wannacry勒索病毒事件給全球帶來的重大沖擊,至少使150個國家、30萬名用戶受到影響,造成損失約80億美元,我國政府部門和民生領域也受到波及,而且這個病毒還在持續發酵,由此產生的危害更廣泛、更持久。
三是網絡安全風險由漏洞、后門向供應鏈、產業短板發展。新中國是在一個一窮二白的經濟社會基礎上建立發展起來的,幾十年來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但是,比起發達國家的經濟、技術、科研、人才等諸多方面還存在著相當的差距。發達國家仍然是網絡應用和產業的領先者、網絡核心技術與資源的掌控者和網絡經濟最強有力的競爭者。我們在諸多領域的關鍵產品、核心技術還要受到來自外方的技術封鎖和技術壁壘,受制于人的局面依然會在相當長的時期存在。Windows-XP停止服務和最近的中美貿易摩擦對中興制裁等一系列事件,再一次驗證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所指出的“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供應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里,我們就會不堪一擊。現實對我們敲響了警鐘,向我們展示了雖無硝煙但有生死的嚴酷斗爭。
四是網絡安全焦點由物理打擊破壞向數據掠奪和資源控制轉變。信息時代“數據”成為類同水、電、油、核的又一重要國家戰略資源,是社會生產、生活的基礎要素之一。數字經濟將推動全球的創新、繁榮和人類文明的進程。網絡空間主權主要體現在對數據的掌控,數據安全直接關乎國家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信息和數據自然成為網絡空間爭奪、控制的焦點,各國適時加大了對數據流動的管控力度。西方先進發達國家早已意識到數據的重要戰略意義,斥巨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利用其核心技術、網絡資源等優勢,從全球源源不斷地廣泛搜取各類數據,大肆地進行數據掠奪和資源控制,力圖謀取長遠戰略優勢。
五是網絡攻擊威脅由無組織黑客行為向有組織網軍行動轉變。《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指出,國際上爭奪和控制網絡空間戰略資源、搶占規則制定權和戰略制高點、謀求戰略主動權的競爭日趨激烈。根據資料反映,全球已有眾多國家、地區和組織組建了以網絡作戰為目的的網軍,大力發展網絡攻擊與威懾力量,研發了大量網絡攻擊武器,建立了完備的漏洞庫、病毒庫和網絡靶場等網絡作戰平臺和基礎設施,而且頻繁組織區域性大規模的網絡攻防演習,其攻擊力、破壞力和危害程度已完全不能與昔日散兵游勇小毛賊似的黑客相提并論。個別國家強化網絡威懾戰略,加劇網絡空間軍備競賽,世界和平受到新的挑戰。
可以說,我們面對的網絡安全對手始終沒有改變,當前我們所處的困境和劣勢在短時間內也難以根本改變,網絡安全所面臨的風險和威脅是實現網絡強國道路上不可回避的嚴峻挑戰,我們必須始終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風險意識,充分認識網絡安全的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黨的十九大制定了面向新時代的發展藍圖,提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網絡安全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邃,把我們黨對網絡安全的認識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和境界,是指導新時代網絡安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對于新時代堅持網絡強國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網絡治理道路,完善網絡治理體制機制,加強網絡安全能力建設,有效維護網絡安全,實現網絡強國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系統部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治網之道,形成了網絡強國戰略思想,我國網信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擁有更多獲得感。組織上,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調整為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負責這一領域重大工作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并首次召開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對新時代網信事業進行戰略部署;機制上,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統籌協調和監管部門各司其職,積極、主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法律上,出臺了以《國家網絡安全法》為基本法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并得到不斷健全完善,以法律規定了網絡安全工作依法治網管網的基本遵循。網絡安全的頂層設計日臻完善,新思想振奮人心,新時代催人奮進。
我們要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藍圖指引下,開啟中國正在闊步邁向網絡強國的新征程。黨的十九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又一次揭開了國家網信事業的新篇章,進一步明確了“黨中央對網信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理論上不斷創新豐富了“網絡強國的戰略思想”,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好網信工作的根本遵循。網絡安全任重道遠,我們要秉承持之以恒的精神,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以扎實有效務實地努力工作,加速推動我國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的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