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鄭士鵬
習近平總書記曾簡明扼要地用“關鍵一招”來描述改革開放的歷史地位,生動地抒發了對改革開放的深徹感悟,同時也表達了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繼續堅持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改革開放這“關鍵一招”包含著中華民族對追求智慧與力量內在統一的執著,既展現了改天換地的韜略,又凝聚了除舊布新的能力。改革開放是中華民族發展道路上具有歷史地標意義的里程碑,在遵循規律、迎難而上的發展過程中,科學地把握了不同時代的發展邏輯與需求,賦予了中華大地以新的生機,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繼續推進孕育了肥沃的土壤。
改革開放創造了不朽的歷史成就
改革開放帶來的鮮明變化在經濟領域有著直觀表現,其徹底改變了中國經濟薄弱的局面,極大地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龐大機器的高速運轉,鑄造了影響世界經濟格局的開放型經濟大國。在深入把握社會主義與經濟發展、政府與市場的科學邏輯關系的基礎上,全面釋放了市場經濟的發展活力。改革開放推動建立了現代公共服務型社會治理模式,促使我國社會治理的各項制度進一步滿足改革開放之下社會發展的新需求,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較好地適應了改革開放的新環境,極大地激活了社會治理的動力與潛力,使社會治理模式的現代化與法治化轉變成為了中國漸進式改革開放的關鍵任務。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40年后的當下,中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扎扎實實的民生改變,真真正正的幸福安康,使人們對美好生活擁有了更高的期待。中國的改革開放保持了兼收并蓄、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堅持自我的態度,對“西方模式”既不機械照搬,也不一概否定,真正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改革開放之路。
堅持改革開放是在新時代化解新矛盾的必然選擇
當前,我國已經全面開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征程,新的矛盾、新的問題與新的挑戰隨之接踵而至。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統攬推進“四個偉大”的任務仍十分艱巨,所面臨的溝壑與險灘更加復雜難測。因此,在世界視野下,繼續推進改革開放依然具有高度的必要性。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設美麗中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等一系列宏觀的、微觀的任務與目標,迫切需要以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為引擎,增續發展和創新的動力。只有繼續推進改革開放,才能全面推進質量與效率的變革,推進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及生態領域的發展,才能依靠“中國力量”在新時代中有效化解新矛盾、攻克新難題,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的貢獻。
在新時代中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四十載光陰流轉,中國境遇早已大不同,改革開放的大旗在新時代的東風中依然矗立高擎。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是新時代的應有之義,要自覺延續40年來因改革開放而凝聚起來的勁頭、意志和拼搏力量,這種內在的“中國精神”一刻也不能放松。繼續推進改革開放要努力鞏固基礎,依靠創新再獲佳績。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竭力加強經濟體制改革,努力適應國際秩序,積極融入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用踏踏實實的改革步伐兌現著入世承諾。放眼世界,國際社會正在經歷新一輪的大發展、大變革與大調整,我國應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突破利益的藩籬,依托改革開放吸收一切有益于發展的人類文明優秀成果,與世界各國聯手共建文明、有序、合作、共贏的國際秩序。要努力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到彰顯。從而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釋放“中國力量”,在復雜多變的世界局勢下,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開拓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天地。
[責編:鄭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