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南科技大學基地首席專家 吳懷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我國發展所處歷史方位作出的新的重大政治判斷,這一判斷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特征,關乎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關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現實和未來。這一判斷,是基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起點,基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基于黨的指導思想的新發展,基于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新特點,有著充分的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根據。
其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起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前提。
新時代,意味著新的歷史起點。有沒有一個新的歷史起點,是判斷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是否發生變化的重要前提。這里的新起點,指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歷經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的量變積累到發生階段性質變的轉折點。這個質變,就是中華民族在歷經站起來、富起來的發展階段后進入到強起來的歷史階段,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使命擔當,有效應對國際國內諸多風險和挑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歷史成就,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變革,“校正了黨和國家前進的航向”,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其二,國內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主要根據。
新時代,意味著新的社會主要矛盾。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矛盾是推動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其中,在事物發展的任何階段,必有而且只有一種矛盾居于支配地位,規定和影響著其他矛盾,對事物的發展起著主導性和決定性作用,這就是主要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轉化,是判斷一個社會所處階段、歷史方位發生變革的主要因素。
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及其發展變化,制定完善相應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我們黨實現正確領導、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一環。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沿襲了黨的八大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基本判斷,將其提煉為“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為制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根本任務的方針政策提供了重要指引。30多年過去了,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均GDP從1978年的156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8000余美元,已經達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水平。我國長期所處的短缺經濟和供給不足的狀況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再講“落后的社會生產”已經不符合實際。富裕起來后的人民群眾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需要,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這時只講“物質文化需要”已經不能真實全面反映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事實表明,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是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基本依據。
其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根本指針。
新時代,意味著新的思想引領。恩格斯指出,“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包括我們這個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币簿褪钦f,任何時代的思想、理論都是特定歷史的產物。時代不同,思想、理論的形式和內容必然不同。是否形成了新的理論思維,是判斷我國發展歷史方位是否變化的又一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