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教授、國際發展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張海森
“我們要加強對非合作,支持非洲發展,努力把金磚國家同非洲合作打造成南南合作的樣板?!?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出席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的金磚國家工商論壇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讓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應更多釋放出來,幫助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有效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共享經濟全球化的紅利。”
當前,國際發展合作體系中傳統的南北合作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盡管當前國際發展援助體系仍是發達國家主導,但是傳統援助國提供的援助所占的比重下降。隨著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援助國影響力地不斷增長,南南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今年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發展中國家合作行動計劃”四十周年,自1978年以來,南南合作的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南南合作從傳統西方發展學家認為的“地方性的、無關緊要的”,逐漸成為“南方發展中世界政策創新、技術援助和發展資金的主要來源”。南方國家的發展資源、發展經驗和新的發展制度構成了新南南發展合作的內容,正在改變全球發展合作的格局。
非洲作為全球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關鍵性大陸,是南北合作與南南合作的交會地。金磚國家加強與非洲在發展援助領域的合作,可以此為樣板和交流平臺,總結和提煉南南發展援助經驗,更好地促進援助實踐的發展,從而帶動和深化全球的新南南合作,成為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目標的前沿陣地。
金磚國家與非洲的發展合作將極大豐富國際發展知識體系,有力地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習近平主席指出,“要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繼續推進全球經濟治理改革,提高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長期以來,國際發展援助的碎片化和發展低效從根本上來自對援助認識的分裂和對立。只有改變功利實用主義和單邊國家利益的傾向,建立平等互利的關系,才能回歸到以受援國內在需求驅動和自主發展能力的誘致性社會變遷。金磚國家大多數具有從受援國到援助國的身份轉化,對發展內涵的理解和詮釋具有自己的獨立理解,更加注重發展模式的自我探索,發展路徑的多元化,不再被南北合作的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和以西方為中心的權力話語所主導。金磚國家與非洲的南南合作的知識體系中始終圍繞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等原則,有效地避免南北合作中傳統的捐贈國與受援國階層分隔的制約,更好體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同時,在實踐層面,金磚國家在經濟轉型和工業化實踐中“干中學”的經驗,將作為非洲和其他國家實現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的新知識。此外,金磚與非洲一起,反對民粹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有利于促進全球發展和治理體制改革,真正實現包容普惠,造福各國人民。
整合金磚國家與非洲發展合作的優勢,構建緊密伙伴關系,實現互利共贏。比如雙邊援助中,非洲是中國對外援助的主要地區,基礎設施、醫療、教育與培訓、環保與氣候變化是中國與非洲國際發展合作的主要領域?;A設施合作是中非雙方傳統合作領域,也是非洲轉型發展的重要領域。中國和印度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基礎設施最主要的援助國。而作為金磚國家的巴西的實用技術,如農業、教育、環境等更適用于非洲的葡語國家地區。
同時,在三方合作這種新的援助形式中,巴西與印度、南非開始三方合作,至今已經15年。中國在與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組織開展三方合作具有豐富的經驗。而南非與其他非洲國家開展發展合作,強化在區域(比如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和大洲層面(非洲聯盟)的合作,以促進非洲經濟社會發展。因此,金磚國家通過發展援助合作,與非洲構建緊密伙伴關系網絡,有利于擴大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和發展空間,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金磚國家與非洲加強技術援助合作,有利于把握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遇。習近平主席指出,“潮流來了,跟不上就會落后,就會被淘汰。我們能夠做的和應該做的就是要搶抓機遇,加大創新投入,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敝R、技術與發展經濟分享正是南南合作的中心議題。非洲是最年輕和最具潛力的大陸,而金磚國家大都建立了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業體系,積累了豐富的實用技術并在一些特定領域掌握領先的工業技術,金磚國家與非洲的技術合作具有堅實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近年來,金磚國家在國際層面都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倡議和戰略,如印度的“季風行動”、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盟”和巴西的“藍色經濟”等,通過與非盟《2063年議程》和非洲制造倡議結合,建立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深化在數字化、工業化、創新、包容、投資等領域合作,充分發揮發展各自發展戰略的聚合效應,加大產能國際合作,可以更大范圍地、最大程度地把握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機遇,應對相關挑戰,實現技術革命帶來的發展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