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階段:改革開放縱深推進階段。
這一時期的改革開放順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加快的國際環境,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間段主要在進入21世紀的頭十年。進入新世紀,中國也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
這一時期,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標志,以2003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為牽引,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這個時期的改革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形成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機制,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完善宏觀調控體系、行政管理體制和經濟法律制度,健全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建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體制保障,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中堅定不移地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第四階段:改革開放全面深化階段。
這一時期的改革開放在汲取30多年來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從改革理論到改革實踐又進行了全面創新,著力點是“全面” “深化” “于法有據”和“制度創新”,掀起了一場打造改革開放升級版的歷史性變革,時間段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
面對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的外部環境,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面對艱巨復雜的改革任務,這5年,黨中央舉旗定向、謀篇布局,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改革堅持從體制機制層面入手,以問題為導向,蹄疾步穩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統籌謀劃、頂層設計,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狠抓落實,著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壓茬拓展改革廣度和深度,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們推出了1500多項改革舉措,改革涉及范圍之廣、出臺方案之多、觸及利益之深、推進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國企國資改革、財稅金融體制改革、農村“三權分置”改革、政府行政審批制度及“放管服”改革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帶動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防軍隊和黨的建設各領域改革,基本確立了改革主體框架,搭起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開放則以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為目標、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拓展對外貿易,創新對外投資方式,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擴大市場準入,加快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也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全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明顯增強,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
第五階段: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
以黨的十九大做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判斷為標志,我國改革開放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40個年頭。我們黨隆重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同時也向世界傳遞出中國將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強烈信號:新時代的中國改革領域將更廣、舉措將更多、力度將更強;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隨著新一輪改革開放號角的吹響,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京津冀一體化和雄安新區建設、長江經濟帶建設、珠三角大灣區建設、全國自貿區建設和推廣、從海南省自貿區實驗到向自貿港推進等等,新一輪全面改革開放已邁開新的步伐??梢灶A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得以實現,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