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軍隊司法工作系教授 熊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不但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維度,也是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行動指南。歷經97年征程,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人民立場。不忘初心,就是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只是物質文化訴求,還有對法治的訴求。走好“中國道路”、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用法治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唯有依靠法治,依靠憲法和法律體系才能凝聚各族人民的共識,保證中國社會可持續發展與穩定,才能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為實現中國夢凝聚民族奮進的力量。
把握初心和使命的價值維度,就要在立法中堅持人民立場。堅持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一個國家的立法不僅僅要在形式上規范完備,更要承載或貫徹先進的價值理念。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明確規定為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的一項基本原則。這些表述都深刻地反映出我國執政黨意志、人民意志和國家意志是內在統一的,確保了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
把握初心和使命的價值維度,就要在司法中堅持人民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謀求的重要執政目標。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是實現正義的最后防線。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司法改革走上快車道,司法管理體制日益完善,司法權力運行和監督機制日益規范,人民在司法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日益凸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把握初心和使命的價值維度,就要在執法中堅持人民立場。黨和政府要率先垂范,堅持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堅持權為民所用,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堅持公權力“法無授權不可為”、私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的法治思維。
把握初心和使命的價值維度,就要在社會治理中堅持人民立場。法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僅包括立法、司法、執法,還包括社會建設的法治化。黨和政府要大力支持和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以法治凝聚社會共識,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主流價值,讓守法成為全民的自覺意識和內在信仰。
法治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建設法治中國,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全世界人民展現追求法治價值理想與秩序的中國形象。當今世界,人們普遍相信,法治公正地尊重和保護每個公民的權利和自由,提供使人類精神能夠自由而多樣發展的條件。在法治建設中堅守人民立場,無疑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于人類文明進步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