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秦超)2018年6月23-24日,“2018中國?衡水董仲舒與儒家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衡水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由政協衡水市委員會、中華孔子學會董仲舒研究會、河北省董仲舒研究會主辦,衡水學院承辦,中國實學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等單位協辦。
會議現場
本次學術研討會收到論文100多篇,出席會議的學者共計90余人,17位專家進行了主題演講,美國夏威夷大學成中英教授、日本北九州大學鄧紅教授、韓國成均館大學金圣基教授、人民出版社編審金春峰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周桂鈿教授等來自美國、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以及中國的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的70多名學者進行了9場討論交流。
研討會論文從倫理學、哲學、政治學、史學、文獻學等方面,對董仲舒的思想進行了多方面的精深辨析,成果豐碩,新說凸顯。會上還成立了衡水學院“董仲舒思想國際研究院”。
立足當下的儒家核心價值觀研究,是本次研討會的一大亮點。北京師范大學李祥俊教授的《儒家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內涵、系統結構及其現代意義》,《哲學研究》編審羅傳芳的《道德的現代視域及五常新解》等文章,不但對儒家核心價值觀念系統的形式構成、具體內容進行了深入研究,而且提出了在批判反思基礎上,實現其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方法,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意義。
此外,立足地域文化的董學研究,也格外引人注目。衡水學院董子學院李奎良教授從儒學發展史的角度進行出發,指出儒學的發展經歷過五次嚴重的危機,但每次儒學都從低落中復興,其中前三次走出危機的中興旗手都是衡水籍人士。他們分別是董仲舒、馮太后、孔穎達。
據了解,董仲舒與儒家思想國際研討會擬連年舉辦,每年一個主題,力求通過對董仲舒暨董仲舒儒家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歷史貢獻、董仲舒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董仲舒儒家思想與衡水等一系列課題的深入探討。
[責編:鄭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