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作為全球化的內在變量,中國的崛起過程必將帶動新一輪全球化進程。當中國作為崛起大國與世界再次相遇,舊有的全球化就必須擴容和升級,我們將迎來“再全球化”進程。
在此背景下,5月17日上午,盤古智庫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大學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在盤古智庫香山書院聯合舉辦了《再全球化:理解中國與世界互動的新視角》新書發布會。本書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作者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執行副主任王棟,與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生曹德軍。該書系統發展了“再全球化”的理論框架,深刻闡釋了未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為中國和平崛起提供理論支撐,并彌補中外認知鴻溝,對涉及“再全球化”的許多問題做出了大膽的預測和設想。本書一經面世便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此外,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原副主任、原駐英國大使馬振崗,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中華美國學會名譽會長王緝思,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副會長楊潔勉,盤古智庫顧問委員會高級顧問、國務院參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杰出教授時殷弘,盤古智庫顧問委員會高級顧問、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中美防務關系研究中心名譽主任、退役陸軍少將姚云竹,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副會長王逸舟等著名專家學者也對本書聯袂推薦。
本次發布會由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呂晶華主持。發布會伊始,在主旨發言環節,作為《再全球化:理解中國與世界互動》一書序言作者,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于洪君表示全球化帶來的發展不均衡問題突出,因此該書的出現十分適時,引起人們對全球化的再思考,并創造性地發展了“再全球化”的概念,對經濟全球化的未來及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做出了深刻闡釋。
在嘉賓點評環節,時殷弘對該書提出的“全球化四大類型”概念——即“封閉型全球化、內卷型全球化、脫嵌型全球化與包容型全球化”視角新穎,論點體系頗有創見,同時表示,中國作為有自身偉大秉性和經驗的、正在勃然崛起和邁向興盛的巨型強國,已宣告要作為主角之一,為引發和促進一種更可持續、更為廣泛和空前公允的全球化做出巨大貢獻。姚云竹主任表示書中的理論框架完整而成熟,論證詳實而充分,是一部探討中國與世界互動模式的力作,同時強調如今中國的發展思路已從“改變自己,影響世界”變成了“改變自己,改變世界”。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揚認為該書對中國引導“再全球化”路線圖的遠景規劃啟發意義重大,對人們理解“再全球化”并如何做出相應的改變很有幫助。
王棟在發布會上為與會者簡要概括了本書的精華內容,論述了全球化發展進程與中國參與現代國際秩序方式的演變,同時表示,西方國家一度認為全球化已近消亡,而世界將再次進入以地緣政治為主的秩序中,雖然總體上看目前地緣政治有回歸趨勢,但全球化并不會消亡,而是進入了新的階段。最后,他總結到:本書首先從理論上論述了中國作為新興大國提供公共產品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其次,本書從“一帶一路”倡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阿里巴巴全球性改革、中國自貿區創新實驗這四個主要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國對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現實推動作用。最后,書中還為中國引導“再全球化”戰略選擇規劃了遠景路線圖。
來自新華社、光明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論壇、中國日報、中國網、國際在線等十余家媒體記者出席了本次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