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馬克思的思想智慧,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及其當代價值”學術研討在京舉行
光明網訊(記者秦超)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為進一步深入思考和探討共同體與國家、個體、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等關系,汲取馬克思關于共同體思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5月12日,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評論》編輯部聯合主辦“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及當代價值”學術研討會。
與會專家分別圍繞馬克思主義的正義觀、馬克思共同體思想、馬克思對市民社會和國家的分析和批判以及馬克思的全球思想等議題,展開熱烈探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羅騫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命題”為題發言。羅騫認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使命。同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既從多個方面發展和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根本宗旨,又高屋建瓴地凝聚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任務和重要使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當代化的重要體現。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院長臧峰宇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共同體思想具有鮮明的契合之處。深入理解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中國語境,不僅有助于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樣態與發展趨勢,也有助于理解世界歷史進程中復雜的矛盾關系,進而倡導在和平與發展的氛圍中與世界各國命運與共。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強調社會主義的科學治理機制和有效實施方案,以之解決現代社會中嚴峻的公共性問題,體現了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當代價值。
會上,中央編譯局研究員林進平圍繞馬克思主義的正義觀作了深入闡釋;清華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陳浩、南開大學哲學院副教授王時中、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洪波、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譚清華、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黃志軍則分別圍繞“論共同體包容個體自由之限度——以黑格爾的‘主觀自由’”“自由無須理由——再論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的‘顛倒’”“社群主義政治哲學的理論建構和困境、超越私人——論馬克思對市民社會中的人進行了分析和批判”“并就歷史唯物主義關于未來共同體的構想”等主題進行了討論。武漢大學哲學院副教授周可、北京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張梧分別以“從全球資本主義到世界社會主義——薩米爾·阿明思想評析”“社會時空的全球重構與發展方式的深刻調整”為題作了精彩發言。
研討會開幕式由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黃志軍主持,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沈永福致辭。會議最后,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新夏作了總結發言。
[責編: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