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劉丹)5月6-7日,由金磚智庫合作中方理事會主辦、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承辦的以“深化金磚伙伴關系 促進新型國際發展合作”為主題的第十七屆“萬壽論壇”在京舉行,來自南非人文科學研究理事會研究中心、莫斯科國家國際關系研究所、南非祖魯蘭大學俄聯邦政府金融學院、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巴西應用經濟研究所埃塞俄比亞電氣和動力公司、拉美中國政治和經濟研究中心等共計100余位代表與會,共同探討“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新國際發展觀”“金磚合作的新機制與新路徑”“金磚合作與實現國際可持續發展”以及“國際發展與合作:來自金磚國家的最佳經驗”四個相關議題。
會議現場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王稼瓊在致辭中表示,金磚國家合作是發展中大國合作的典范,為了引領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引領世界經濟發展、引領新型國際發展。為此,金磚國家應合作參與、維護、貢獻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發達國家主導全球治理的局面,走出“共商、共建、共贏、共享”的全球治理新思路。應致力于維護公平正義的世界經濟秩序,反對一切形式的貿易投資保護主義,通過主動開放和投資貿易的自由化與便利化推動全球化進程的發展。應加強金融領域的開發性金融合作。應深化經貿產業合作機制,充分鏈接和協調各國國際發展戰略,重構國際價值鏈。通過多雙邊渠道加強在饑荒、難民、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等重點領域的國際援助合作,積極提升發展中國家能力建設和自我發展能力。應致力于打造“金磚國家智庫共同體”,實現金磚國家智庫合作機制化、常態化。
財政部國際財經中心主任周強武強調,此次論壇既是為了更好地宣傳和落實金磚廈門峰會成果,又是希望在更大范圍內探討如何進一步深化金磚伙伴關系。為了更好地推動國際發展合作走向深入,金磚五國必須進一步增進互信,求同化異,妥處分歧,維護好團結合作的大局,才能作為一個整體,更好地促進新型國際發展合作。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主要新興經濟體應更多地承擔起推動國際發展合作的使命和責任,不斷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發展合作中的代表性和話語權,探討合作新模式和新路徑,協調好官方援助和市場作用的關系。同時,新型國際發展合作要摒棄傳統模式的缺陷和弊端,要秉持受援國提出、受援國同意和受援國主導的原則,在推動實現全球發展目標的同時構建互利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此外,新型國際發展合作要兼顧資金合作和知識合作并重。Q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主任欒建章在發言中指出金磚國家要共同開創合作的第二個“黃金十年”。首先,深化升級經貿領域合作。加強南南合作,提升科技和貿易合作水平,促進發展中國家繼續融入全球分工和價值鏈體系,提高發展中國家的整體經貿水平,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全球價值鏈。其次,推進國際援助新發展。新型發展合作模式應該用更包容的發展合作融資概念代替官方發展援助概念,協調傳統和新興援助國之間的分工與合作。第三,金磚國家需要進一步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充分發揮彼此在資本、資源、市場、科技和人力資源上的優勢互補性,提升經貿合作水平,減少對發達國家的依賴。第四,培育共同的價值理念,形成金磚國家解決分歧的基本原則。第五,致力于促進民間交流。最后是共同應對風險挑戰。面對逆全球化、民粹主義、恐怖主義及全球治理碎片化等諸多問題,金磚國家不可能獨善其身,因此更應團結合作應對挑戰,共同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發言權和話語權,共同參與全球治理和新型全球化進程。
在四個議題的討論中,中國農業大學中國南南農業合作學院李小云院長呼吁在新國際發展合作中加強對新發展知識的重視。南非人文科學研究理事會研究中心主任坎亞內建議金磚國家在建立人類未來共同體方面對非洲區域一體化進程的貢獻。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展妍男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與集體身份構建下的金磚國家認同。莫斯科國家國際關系研究所歐洲法律主席兼教授恩庭認為金磚國家間的合作對解決全球性問題將作出貢獻。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主任沈逸提出金磚合作要加強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的新路徑探索。南非祖魯蘭大學歷史系講師沙馬瑟指出金磚國家發展合作有利于塑造平衡的世界秩序。俄聯邦政府金融學院經濟與銀行學系主任亞瑞吉納著重分析了金磚國家可持續發展下新開發銀行面臨的挑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一帶一路”PPP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韋小泉建議創新金磚國家投融資機制,促進務實合作互利共贏。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副主席契可馬內介紹了新開發銀行研究院:案例、跨度與聲音。西南大學法學院教授鄧瑞平分析了中國在金磚他國投資的法律風險及應對建議。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趙忠秀副校長對論壇成果進行了總結。此次論壇將為今年在南非召開的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和五月下旬即將在南非舉辦的金磚國家智庫理事會會議和金磚國家第十屆學術論壇提供重要的觀點支撐和智力支持。
[責編: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