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胡敏
興不忘憂、安不忘危。當前,國內外經濟政治形勢錯綜復雜,給我們的經濟發展帶來壓力。面對這種情況下,黨中央保持對經濟形勢的清醒判斷,指出在我國經濟周期性態勢好轉的情況下,依然要看到制約我國經濟持續向好的結構性、深層次問題仍然突出,“三大攻堅戰”還有不少難題需要攻克,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前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當前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結構性問題是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實體經濟失衡、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當前經濟運行的結構性矛盾雖有緩解但還沒有根本解決,直接成為實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障礙。
在微觀領域,近兩年黨中央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取得明顯成效,但在處置“僵尸企業”、破除無效供給,騰挪資源要素在一定程度上還受到思想制約;在化解過剩產能上還需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上還有較大空間;在加快創新體系建設、提高制度支持科技創新的能力、集中力量推進重大科技創新突破上還存在體制障礙。在宏觀領域,著力打贏“三大攻堅戰”尤其是在化解風險、穩定預期上仍是當前經濟工作必須把握的著力點。在市場領域,妥善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切實保障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另外,從一季度經濟運行來看,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處于下行態勢,經濟主體的資金融資供給還比較緊張,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還不夠強,房地產穩定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等等。
2018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繼續強調了既定的經濟工作方針,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部署,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主動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對表,并抓緊出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辦法,使各地區各部門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有所遵循。在政策取向上,會議表示要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注重引導預期,把加快調整結構與持續擴大內需結合起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加積極主動推進改革開放,盡早落實已確定的重大開放舉措。會議還指出,要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及時跟進監督,消除隱患,體現了底線思維。要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強基本公共服務,解決好群眾關心的關鍵小事,體現了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今年的經濟運行態勢已經有了一個良好開端,接下來我們就是要按照黨中央對經濟形勢的正確判斷、既定方針和決策部署,扎實推進,銳意進取,埋頭工作,堅信一定能夠實現經濟發展的各項既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