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邱曄
黨的十九大報告規劃了新時代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提出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認真研學報告,許多靈動睿智的新思維新思想新戰略讓人振奮。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將“美麗”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限定詞之一,把中國的新時代特征與“美麗中國”建設相脈承,一股沁人心脾的求美、建美、創美之風撲面而來?!懊利愔袊笔恰爸袊鴫簟钡闹匾獌群敲總€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幸福向往與熱烈追求。在國家“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構想中,因“美麗”激發而出的“美力”,成為新時代的新動能,將對社會經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洋溢著“美”,如“美麗”“美好”“優美”等,而無論是“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之“美好”,還是“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所強調之“美麗”,內涵和外延均是極其豐富的。“美”正成為中華文明振興的發動機,開始爆發出巨大的現實能量,其中尤以“美學經濟”的出現為代表。概括起來,在美麗中國的建設中,美學經濟的具體作用表現為“三個全面”。在形態上,美學經濟已“全面嵌入”中國當前的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之中。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經濟之美、政治之美、文化之美、社會之美、生態文明之美也蘊含其中。在機制上,美學經濟在當前中國的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中已“全面發力”,成為我國新一輪經濟發展的核動力,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發力找到了支點。在效益上,美學經濟的經濟效應“全面溢出”,無論是中國特色的政治體制機制的科學建構、或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經濟哲理、或是“自然生態-社會生態-人文生態”的有機統一,美學經濟在各個領域都直接或間接地彰顯出巨大的效能。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以經濟領域的表現為例,在需求端,消費需求告別排浪式、模仿型消費,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但消費者對高感質力、高附加值、高品質產品的需求卻始終沒有得到充分滿足。在供給端,存在大量的供需錯位,市場上缺乏具備美學吸引力的高感質力產品,消費者審美疲勞,消費乏力。這些現象的背后,折射出當前經濟領域美學生產思維固化,美學生產能力不足,產品無法滿足消費者不斷增長變化的審美需求。
美學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經濟形態,最早由德國學者B?hme提出,他認為美學經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美學與經濟的深度交融。它具體表現為人們的精神需求與物質需求之間愈益緊密的相關關系,其中美學價值成為繼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之后的第三種價值,在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
美學經濟有著深厚的學科積淀,是一種背靠美學而面向經濟的新理論。一方面,它是一種兼具著哲學批判與建構精神的新經濟理念,關注終極的人類精神的幸福福祉,有助于國民美學素養的“精耕”與“厚植”。另一方面,它又兼具經濟學強調實干精神的秉性,是一種注重理性與感性融合的新經濟理念,號召人們身體力行,從而實現在日常生活中“詩意地棲居”。也即是說,美學經濟依托哲學深邃而高遠的批判力與洞察力,扎根于現實經濟活動,力求解釋經濟中的美學問題與美學現象,同時更旨在探索一種以人為本,注重人的精神與物質的和諧交融,以尊重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經濟發展之道來指導現實經濟的發展。從人類文明的發展階段來看,美學經濟又是文明的發動機,是精神與物質和鳴的黏合劑,是新經濟的新動能,是人類經濟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必然產物。
美學經濟內在蘊含三大核心理念。這三大理念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目標,以及“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有著密切呼應。
第一,美學經濟是一種秉持生態綠色、共融共生的發展理念。生態美學和環境美學是美學經濟理論的重要來源,國外有研究認為,生態美學作為一種新美學的代表,其核心在于處理和協調整體的生活環境質量與人的生命感受之間的關系。在美學經濟理論看來,自然世界的存在不再是人類存在發展的踏板與手段,“自然”重新回到人類生命的感知與經驗中,并與之成為互為感通、共融共生的共同體。在審美的觀照方式上,美學經濟強調一種融合式、參與式、互動式的審美經驗方式;在經濟的發展方式上,美學經濟倡導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協調一致發展,將自然美與文化美整合,以美學經濟的思維去盤活自然經濟與人文經濟的融通。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倳浾f:“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泵缹W經濟將人的生命過程、生命經驗、生命質量與自然的整體發展視作一種共融、共生的關系,這種新發展理念與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與習近平總書記的生態綠色發展觀具有深刻的內在一致性,同時對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生產方式的轉型、生活方式的提升也將起到“啟明星”的作用。
第二,美學經濟是一種共享、共贏、共創的發展理念。正如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泵缹W經濟倡導的正是這種大美觀,既關注個體在現實世界中的全面發展,又強調社會整體的共同繁榮?!皭勖乐娜私杂兄保M管美的取向、美的形態、美的訴求各有不同,但個性美總離不開共性之美。美發乎人性,卻顯于個性,但又達于共享。換言之,美既是一種獨樂樂,更是一種眾樂樂。
在美學經濟的理念下,“美麗中國”的建設,首先是一種中國“獨特美”的建設,依循著我們本土文化的獨特價值、傳揚著我們悠久的歷史文化,呼應著我們現實的具體文化精神需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的也必當是民族的。因此,如何更好地挖掘與傳達我們自身的“獨特美”(政治美、經濟美、文化美、社會美、生態美)將是我們未來面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既是我們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我們在“一帶一路”建設以及全球治理中提供的重要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其次,“美麗中國”建設還是一種“美美與共”的建設。對國內而言,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懊篮蒙睢钡膭撛煨枰h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對世界而言,在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強調文明互鑒、民心相通,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礎上,搭建“美人之美”的共贏共享平臺,實現“美美與共”人類命運共同體生態圈。
第三,美學經濟是一種秉持著創意和創新的發展理念。創意和創新是美學經濟的內在靈魂。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多次強調創新,將創新視為驅動中國深化全面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互聯網為主導的科學技術時代,世界相連通,人與物、物與物、人與人、文明與文明都在這種連通之中建立新的關系和構建新的意義,以美學需求為代表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則愈益成為這種新關系和新意義的引爆點,而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的建設中,美學價值的導向作用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宏觀層面來看,秉持創新為內核的美學經濟,倡導在現實世界改造中,圍繞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創新的思維打破一切固有聯結,活化現有的資源,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圖景。從微觀層面來看,在現實經濟活動中,強調圍繞著不斷變化的美學消費需求,創新生產和服務方式,創新產品的內在價值和意義,活化現有的各種美學資源等,創造更高品質的生活方式。
黨的十九大報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并告誡“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這是馬克思主義全面發展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從美的理念和戰略出發,將美學經濟思想全面融入治國理政之中,無疑也是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與理論創新中的又一偉大創造。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斷發展、更新的,美的建設也將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