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中國與世界經濟的相互依賴不斷加深、中國開展對外經濟合作的需求不斷增強、其參與全球和區域經濟治理的角色不斷凸顯。正是在這一宏觀背景下,中國經濟外交迅速興起并逐漸成為中國整體外交活動中的重要內容。當前,中國經濟外交秉持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為愿景,以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共同目標,不僅為中國對外經濟合作保駕護航,還為打造新型大國經濟關系、改革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注入了強勁動能。
基于此,《中國經濟外交藍皮書》力求回顧、梳理和分析中國經濟外交的重要事件和主要進展,進而有助于讀者把握和理解中國經濟外交。本書分為年度評估、月度評估、重要事件、相關事件、文獻整理、數據匯集六個部分,在提供關于中國經濟外交大量事實性細節的同時又有針對性地進行了評論性分析,以此為中國經濟外交研究提供關鍵的事實細節、重要的數據參考以及有價值的評論分析。
主編簡介
李巍,男,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兼任中國經濟外交研究會副秘書長,擔任《外交評論》、《國際政治科學》和《國際展望》期刊編委。主要研究興趣:國際關系理論、國際政治經濟學、中國經濟外交、美國國際經濟政策。曾先后在康奈爾大學、美國亞太安全研究中心等機構擔任訪問學者。著有《制度之戰:戰略競爭時代的中美關系》(2017年)、《制衡美元:政治領導與貨幣崛起》(2015年)、《制度變遷與美國國際經濟政策》(2010年),合著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變遷研究》(2017)、《國會政治與美國對華經貿決策》(2008年),譯著有《貨幣與強制:國際貨幣權力的政治經濟學》(2013年),合譯有《裙帶資本主義:韓國和菲律賓的腐敗與發展》(2017)、《人民幣的崛起:全球貨幣新體系的興起》(2016年)。在《中國社會科學》、《世界經濟與政治》、《當代亞太》等主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目前從事“在傳承與超越之間:中國國際關系代際學術史”和“中國經濟外交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項目。
主編后記
《中國經濟外交藍皮書(2018)》是我近年來致力于推動中國經濟外交的學科建設和政策分析的產物,它源于我和合作者孫憶于2014年在《外交評論》上發表的論文《理解中國經濟外交》,正是在這篇論文中,我圈定了關于中國經濟外交的基本研究框架和概念體系,我隨后圍繞中國經濟外交的所有研究以及對經濟外交概念的使用都是以這篇論文為基礎的,只是我當時并沒有完全意識到它開啟了我個人的一個新的學術研究計劃。
我從2011年秋季開始,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從事國際政治經濟學(IPE)方向的教學與研究。由于學院在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上,已經擁有相當完備和比較雄厚的師資力量和課程體系,為了避免學術上的重復建設,我個人開始考慮如何走一條學術研究的新路,以和既有的學術同行和同事形成區別與互補。
經過數年的探索,我決心以中國經濟外交作為我的學術主攻方向之一,嘗試將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中國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可觀的學術共同體,形成了比較健全的學科建制和知識體系,成為國際關系學下的一個重要分支領域。但是總體而言,中國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引進西方較多,中國原創較少,而且也以研究西方案例為主,中國案例(或者說“中國故事”)在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中著墨較少。而最近幾年,特別是隨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體,中國對國際經濟體系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國的實踐再也不是國際政治經濟學中可有可無的“邊緣故事”。
考慮到上述兩重因素,我希望以中國經濟外交研究為切入點,將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視角與中國外交實踐相結合,突出中國在國際經濟舞臺上的外交行為,以中國為主角來研究國際政治經濟學。
在此期間,我有機會參與由外交學院領銜的中國國際關系學會經濟外交研究會的創會及相關學會建設工作。研究會于2015年年初正式創建,在凝聚相關力量推動經濟外交的理論和實務研究方面做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工作。2017年春季,在經過了多年準備之后,我給國際政治經濟學專業 的碩士研究生開設了《中國經濟外交研究》的專業選修課程,這門課程相對淡化理論,突出中國參與國際經濟體系的實務和案例研究,定位的主要聽眾是不繼續攻讀博士的職業碩士。
正是在這些基礎之上,也是從2017年春季開始,我正式啟動《中國經濟外交評估報告》的集體項目,即每個月梳理一次中國政府經濟外交的重要實踐,并對其重要事件進行簡要評估。中國人民大學2016—2019年明德研究品牌計劃 “中國經濟外交的理論與實踐”(項目號:14XNJ006)為這個項目提供了少量啟動經費,但明德研究品牌計劃并不是專門支持我們的評估報告,我們以此為題的其他經費申請都宣告失敗。而且最初,我們也并沒有信心,這個自設的項目究竟能走多遠。但堅持一年下來后,我和我的團隊都倍感振奮,一致認為要將我們一年積累的成果出版成冊,認為它對推動中國經濟外交研究具有一定的價值,如果長期積累下去,將可望成為中國經濟外交研究的“大百科全書”。經過我們的反復斟酌,我們決心以藍皮書的形式出版。
為此,我向作為25家首批國家高端智庫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簡稱國發院)尋求出版支持,在國發院常務副院長聶輝華教授和國發院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方長平教授以及國發院研究員韓冬臨副教授的鼎力支持下,本書通過評審程序,有幸被納入國發院智庫叢書,進而獲得了出版資助;不僅如此,我們也非常感謝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國發院執行院長、著名經濟學者劉元春教授能為拙作撥冗作序,這是對我們莫大的鞭策和鼓勵。同時感謝學校圖書館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為我們的月度例會提供了會議場所。
本書的團隊成員都是我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指導的博士生、碩士生和少量本科生。一年來,團隊成員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有些學生在研究生階段已經轉到其他老師的名下,退出了團隊;有些學生則已經畢業,到了新的工作崗位,但整個團隊的主體力量保持了基本穩定。作為主編,我非常感謝我們的團隊成員,本項目是在沒有太多經費支持下起步的,團隊成員卻無怨無悔,完全是基于一種純粹的學術興趣和學術使命在努力貢獻,并在學術合作中結下了深情厚誼。
感謝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王茵總編輯助理與郭梟編輯。作為一名有著深厚學術素養的專業型編輯,郭梟博士從接手本書手稿開始,就和我們團隊保持了密切溝通,對我們的想法充滿了理解,并幫助我們完善全書的體例、內容和文字。沒有郭梟編輯的大力支持,本書不可能以這種精美的形式與讀者見面。
本書的順利出版也激勵了我們整個團隊,我們將繼續投入《中國經濟外交藍皮書》的編寫,努力使之成為一個持續性的學術品牌。由于我們是首次從事這類作品的撰寫,非常缺乏經驗,其中的不足和謬誤之處在所難免,還望各位同人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