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在紀念中銘記歷史,在反思中探索未來
——紀念“真理標準大討論”40周年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學術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光明網訊(記者李澍)3月25日,由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中國人民大學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主辦的 “新時代與哲學的使命:紀念‘真理標準大討論’40周年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學術高峰論壇”在京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黨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深圳大學、西藏民族學院等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部分學術媒體的編輯記者等共計50人與會。
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侯衍社教授主持,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哲學院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郝立新教授致辭,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陳先達教授作主旨發言。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哲學院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郝立新教授致辭
郝立新指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背景下,以學術的形式紀念“真理標準大討論”40周年、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和理論價值。要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在反思中探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未來道路。當下的哲學工作者,要有強烈的時代感與使命感,從哲學的維度關注現代化歷史進程中的重大現實問題,推動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陳先達教授作主旨發言
陳先達指出,在紀念“真理標準大討論”40周年、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深刻認識和反思。要注意以下幾方面:一是,“真理標準大討論”40年的重要意義在于開啟了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使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極大地體現,使中國崛起為現代化國家;二是,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推動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和發展;三是,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是歷史性的,具有重大意義的活動;四是,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認識必須全面;五是,要紀念中國傳統文化,也要銘記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六是,徹底批駁“馬克思之后沒有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七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既要有政治性,也要有學術性;八是,要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研究是當代重要的學術研究。
在之后的會議發言環節,與會學者圍繞不同議題展開討論。
人大哲學院教授郭湛指出,中華民族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兩大共同體,是我們現在關注和工作的重心。發展共同體就需要發展公共性,這就引出了公共性研究的問題。同時,新發展理念是共同體發展理念中的核心內涵,相關研究也需要重視起來。
人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梁樹發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生命力”進行發言,表示哲學的生命力在于哲學的現實性、在于社會對哲學的接受力、在于哲學的創新。
人大哲學院教授安啟念認為,“真理標準大討論”促使人民可以下定決心大膽闖,大膽試,開動腦筋,進行思維創造,提出新的理論和解決方案,意義深遠。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仰海峰在發言中表示,從學術上角度來看,“真理標準大討論”促進形成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一條道路。在新時代,我們要繼續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的問題,從而對世界趨勢的發展,對中國思想的發展,形成科學判斷。
人大哲學院副院長臧峰宇教授論述了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的哲學理解”,他認為,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認識逐漸清晰和深刻,體現了人們需要層次不斷擴展和提升,彰顯了人們對充分平衡的社會發展的內在需要。追尋和創造美好生活,意味著人們的自我實現有了更豐富的可能性,呈現了改革開放的內在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副編審王海鋒在發言中也認為“真理標準大討論”的意義深遠,極大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并結合自身的研究體會表示,對于這一段歷史的研究應進一步加強。
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副教授焦佩峰從“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角度進行發言,表示為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當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來透視中國道路,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所副教授黃志軍從“市民社會理論”角度對當前社會發展進行闡釋解讀,表示構建農村和城市的現代新型關系應是中國語境下市民社會的歷史契機和時代主題。
深圳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張守奎在發言中表示,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要保持活力,要始終關注現實問題。當前,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增強在國際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理念的宣傳,增加其他國家對于中國民主理念的認同。
與會人員合影
此外,人大哲學院教授馬俊峰、《哲學研究》雜志社編審黃慧珍、人大哲學院教授張文喜、人大哲學院教授羅騫、人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秀琴、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孫亮、人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郗戈、人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譚清華 、人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沈江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楊洪源、人大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莊忠正、北京大學哲學系張梧、人大哲學院劉志洪等與會專家學者還圍繞“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真理標準大討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馬克思主義發展史視閾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程及其啟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基礎”等主題展開發言討論。
[責編: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