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光明網訊(記者秦超)3月28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國際關系學院聯合主辦的“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治理變革之道”報告發布會在人大舉行。本次會議通過報告形式,梳理和總結了改革開放四十年間的國家治理變革的重大內容。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在致辭中表示,圍繞著改革開放40周年展開各個學科的總結和梳理,是中國人民大學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中國模式、中國道路在過去40年里取得的輝煌成就,給予我們在學術上、學理上的啟示和創新,都是需要全面總結的。人大國發院作為國家高端智庫,希望在國家治理層面能夠有系統的研究和總結。從2014年我們在國發院的平臺上成立了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以來,我們連續四年發布了國家治理報告。今年的報告重點關注改革開放40周年國家治理變革創新的新邏輯與未來挑戰,期待在座的各位嘉賓深入研討,碰撞出思想火花,推動該團隊的研究取得更多思想成果。
人大國發副院長、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楊光斌發布主題為“中國之治:堅持方向,混合至上——改革開放四十年之國家治理之道”的會議主報告。報告指出,改革開放四十年間,國家治理之道的模式可以概括為“堅持方向,混合至上”。所謂“堅持方向”,就是在世界政治、市場變局的浪潮中堅持既有的社會主義方向;而“混合至上”是指混合型的治理體制,體現為政治體制的民主集中制、經濟體制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文化價值體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總結中國治理模式的基礎上,報告探討了當代“好政治”的含義,以及立足于“好政治”的好制度。解析好制度的一般原理是:民主—權威—法治的動態平衡。而中國的“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就充分符合“好政治”的含義。同時中國強大的國家治理能力也是“好政治”制度優勢的有力證明。報告最后指出,未來要進一步彰顯中國的制度優勢,就要進一步豐富政治理論,并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
[責編: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