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央黨校校委委員、一級教授 韓慶祥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對“創新社會治理”作出部署,標志著我國社會治理理論以及實踐的發展與創新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社會治理命題的形成與提出離不開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對創新社會管理的探索,以及在探索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經驗。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河北省委黨校韓立紅同志撰寫的《中國共產黨社會管理創新之道》一書,就是一部全面系統研究中國共產黨社會管理創新之道的著作。
中國一直以來就有以道御術的傳統,對基本經驗的研究其實是對道的研究。這里的道包含歷程、規律、趨勢三重含義。歷程指社會管理的發展歷程,該書以歷史梳理總結為筆法,以中共黨史為視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創新社會管理的歷史進程進行探究;規律是對社會管理的基本規律的探討,該書在論述中注重對基本經驗的總結;趨勢指對社會管理、社會治理的未來趨勢的展望與預測。該書中對歷史的讀、學、思、析、研,是為了明鑒未來。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社會管理創新之道》既有對當前實際問題、實踐創新的科學總結,又有對社會管理、社會治理的未來展望。
該著作堅持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歷史與邏輯高度統一、歷史與現實映照互動、政策與學術相互支撐的研究方法,把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創新社會管理的經驗總結為八條:第一,戰略地位上,把社會管理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二,社會管理理念上,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第三,社會管理體制上,堅持多元主體、共治互治;第四,社會管理方法上,有多種路徑,進行綜合治理;第五,社會管理目標上,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第六,社會管理保障上,堅持培養各類社會管理人才;第七,社會管理創新路徑上,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聯動;第八,社會管理借鑒上,堅持借鑒西方、學習傳統。從該著作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創新社會管理核心成果的“一”與“多”的統一。“一”即管理理念的統一:人民至上、以人為本。“多”即三多,多元主體:黨、政、企、社、眾;多元方法:群、權、法、德、心;多元目標:和、序、動、活。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創新社會管理的基本經驗是“中國經驗”“中國方案”“中國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
正如一個人需要靠“吾日三省吾身”來反思過往與經歷,提高修養和能力一樣,我們黨也是非常重視經驗總結與反思的政黨,而且強大的創新能力往往來自于反思與總結能力。我們黨的領袖非常重視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毛主席向人們透露他成功的法寶時說:“我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鄧小平同志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中提出兩點正式建議,一是總結經驗,一是使用人才。江澤民曾表示,正確借鑒歷代治亂興衰的經驗教訓。胡錦濤同志說過:“歷史是一面映照現實的明鏡,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中國共產黨的社會管理創新之道》正是從歷史的角度深入總結、系統反思中國共產黨社會管理歷程與經驗,展望社會治理的未來趨勢,對于我們黨更好地把握現實、開創未來,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對于普通群眾與讀者更加客觀、真實、全面地認識我們黨的歷史,形成正確的歷史觀、黨史觀,提供了有益的啟發。
此外,該著作中提出的社會治理要注重社會心理引導、要加強社會工作人才培養、要處理好社會自由與社會安全的關系、要在全社會形成合理的階層價值導向等觀點,為未來社會治理提供啟發。總的來說,這是一部融宏大的歷史敘事與具體的現實故事為一體,融思想性與可讀性于一體的學術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