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進新時代的文化自信的路徑
相較于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文化自信“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地位,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和推進新時代的文化自信有理清脈絡、價值引領、夯實根基、開放包容、人民中心等五個方面路徑。
理清脈絡,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命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得主要組成部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源頭,我們要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歷程、本質和精髓能夠精準把握,能夠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對中國傳統文化推陳出新。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內容上,“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在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形式上,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面對全球局勢,我們還要使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的時代要求相結合,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和發展。
價值引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進行:一是堅持全民行動,干部帶頭,既要加強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建設,形成踐行自覺,又要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帶頭榜樣作用,做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領頭雁”;二是從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和制度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不僅要發揮教師和學校的教育主渠道作用,更要重視家庭功能和幼兒核心價值觀教育,“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三是“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從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增強情感認同并形成行為習慣,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人們的精神追求與外化于人們的實踐活動。
夯實根基,推動文化軟實力的穩步提升。習近平曾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關系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在文化軟實力建設中,我們一是要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通過加強理論武裝、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等,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導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二是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脈絡、基本走向、價值理念,深入挖掘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獨特標識。三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四是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把握好文化前進的方向,完善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促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處理好文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把文化事業的發展落到實處。
開放包容,堅持民族性與時代性的融合。文明互鑒是推動世界包容發展的重要手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可以說“以我為主”,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尊重世界文化多元化,“兼收并蓄”,是文化繁榮的內在要求。“以我為主,兼收并蓄”體現了文化自信的全球視野,更好地構筑了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文化具有典型的民族特性和時代背景,只有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才能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走向真正的文化自信。在對文化的深入解讀和探索方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民族文化的內容、特點與時代性要求相結合,形成了諸如“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對文化的傳承方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于當下現實,結合時代特點,堅持博采眾長、去粗取精,不斷融合創新和發展,以建設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為基點,建構文化的整體目標與價值體系,形成了一系列的先進文化和理念,使文化具有了現實基礎和時代價值,同時不斷汲取民族歷史中社會發展的正能量,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實踐中賦予其新的時代內容,精準把握了文化自信的動力源泉。
人民中心,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創造。“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我們要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人民群眾是一切文化創造的最深厚的根源和動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與文化人才的突出地位并不相悖。實踐中,文化人才憑借專業素養,通過專業手段對文化元素進行提煉和升華,引領和帶動文化潮流,再造和發展文化藝術,能夠加速先進文化的產生和推廣。一個社會中,文化人才的興盛,才是文化真正繁榮的體現。因此,要把人才工作擺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突出位置,做好培育德藝雙馨名家大師、高素質文藝人才隊伍的長遠規劃,完善培養、評價、選拔、配置、激勵等一系列機制,并為其營造“能者為才,才者見用”的發展環境,尊重文化人才,調動廣大文化人才的積極性,引導他們積極獻智獻力,讓德藝雙馨、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文化人才推動文化自信的不斷發展。
十九大報告開啟了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新征程。新的時期我們要更加堅定文化自信,通過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凝心聚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