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中央黨校政法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封麗霞
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報告不僅總結了過去五年我們在依法治國方面取得的成就,也為進一步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指明了方向,宣告依法治國進入了“新時代”。
過去的五年是依法治國成就非凡的五年
十九大報告首先對過去五年以來的法治工作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充分肯定了十八大以來,尤其是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國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依法治國全面推進的各項歷史性成就。五年以來,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互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齊肩并進、相輔相成,同樣也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在加強重點領域立法、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黨內法規建設以及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進展。
十八大以來,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突出和重要的職能,起到更加基礎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在十九大報告當中,“依法治國”總共出現了19次,“法治”共出現了53次。這足以凸顯“依法治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戰略布局當中的重要地位,深刻反映出依法治國已成為黨執政興國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方面。
依法治國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石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當中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于我國基本國情與未來發展定位的新論斷,將直接決定依法治國在黨的事業以及國家與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在36年前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被定義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由此,長期以來,黨的中心工作主要是圍繞解決這一矛盾而展開。全黨的工作重心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法治建設的主要價值與功能被定位為服務于經濟發展、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在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快速發展之后,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明顯增強、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得到顯著提升。中國人民在基本解決溫飽問題之后更加有信心有底氣向往更美好的生活。
這里的“人民美好生活”的內涵廣泛而深刻,既包括進一步滿足豐富的物質生活需要,當然也包括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秩序、安全等方面的精神層次的更高要求。人民群眾期盼更安全穩定的秩序,更誠信友愛的社會,更公正廉潔的政府,更公平合理的社會服務。簡言之,人民群眾從要求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要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從要求經濟發展到要求社會公平,從要求解決溫飽到要求擁有更多的社會尊嚴和公平對待。這些都在啟示我們,我們黨除了領導與實現經濟飛速發展的重大任務之外,還肩負著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歷史使命。在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條件之下,全面依法治國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保障人民權益、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石與保障。只有在良法善治、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人民才能擁有更平等的權利、更均衡的機會、更透明的規則,才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公平正義。只有全社會守住公平正義的法治底線,人民的美好生活才能從美好的理想轉化為不容置疑的現實。
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領導機制
為深化依法治國的各項實踐,報告決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中央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將有助于形成全面依法治國的強大領導機制和組織保障,有利于增強各級黨政部門依法執政的本領與能力,從而統一全黨和全國人民依法治國的認識,形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強大合力,推動依法治國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梢灶A見,十九大之后,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三者將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黨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過程中的領導力量與組織能力將更加充分彰顯。
十九大報告還就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等工作進行部署,并就社會普遍關注的國家監察制度改革問題進行闡述。報告還提出要制定國家監察法,依法賦予監察委員會職責權限和調查手段,用留置取代兩規措施。這些舉措對于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增強黨自我凈化能力、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與監督,實現反腐工作從治標到治本的提升將起到重要作用。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的法治新目標
十九大報告向全黨提出號召,在全面堅持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之下,從2020年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綜上所言,十九大報告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目標指引之下,將新形勢下的全面依法治國放在“五位一體”的總體格局和“四個全面”的戰略格局之中,對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各項工作進行了定調和部署,回應了社會各界關于法治建設的一些熱點問題,顯示了黨中央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強大決心與信心,也為我們在下一個五年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明確了基本思路,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全面邁進“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