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傳媒大學政治傳播研究所所長、教授 荊學民,中國傳媒大學政治傳播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于淑婧
10月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閉幕,習近平發(fā)表重要講話。大會一致同意,在黨章中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面臨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提出,是對新時代的縱深把握、對新實踐的理論抽象,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未來發(fā)展的思想旗幟,對中國來說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思想的關鍵在于指導行動,但其首要前提在于傳播。由此,從政治傳播層面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認識和解讀,就顯得極為重要。
一、回應新時代,強調示范意義與人類價值,凸顯思想傳播的可能和價值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表述的關鍵詞之一是“新時代”。這是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理論和實踐判斷,同時也明確了這一思想是對新時代的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的回應。那么,如何理解新時代?
就中國而言,新時代指出中國的發(fā)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就理論而言,新時代展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性,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示范意義——“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fā)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就世界而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鮮明的人類共性價值和示范價值——“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fā)展,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fā)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正是基于對人類發(fā)展存在普遍性與共性的認識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存在普遍性、共性的判斷,我們才得以從理論上推演出新時代的“三個意味著”,并從邏輯上將三者串聯在一起。這正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人類問題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亦即在全球層面“可傳播”的價值依據。
二、實現了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與突破,有利于促進思想的有利傳播
促進思想的傳播,其關鍵之一是表述與命名應有利于思想的傳播。圍繞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九大報告中關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四個是”與“八個明確”,有效地將“新時代”的判斷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實踐與發(fā)展緊密結合在了一起。這反過來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表述內在的政治智慧。無疑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打下了有利的話語基礎。
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發(fā)展進行充分總結、抽象與萃取,促進了實踐與理論的互動,提高了傳播的說服力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現出我們黨堅持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的勇氣和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旨在回答和解決新時代面臨的重大時代課題,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zhàn)略布局和發(fā)展方向、發(fā)展方式、發(fā)展動力、戰(zhàn)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并且要根據新的實踐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tài)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tǒng)一、統(tǒng)一戰(zhàn)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作出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這揭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理論層面對實踐的指導作用。理論來源于實踐,高于實踐,進而指導實踐,深刻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互動關系。可以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扎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是對中國實踐經驗和理論發(fā)展的有效總結、抽象與萃取,也體現了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準確應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發(fā)展密切相關,二者的互動、相互契合與相互匹配,彰顯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的傳播說服力。
四、保持開放性,拓展傳播空間,激發(fā)在政治文明層面?zhèn)鞑サ臐撃?/strong>
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chuàng)新也沒有止境。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guī)律,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chuàng)新。這揭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理論的開放性,開放性也意味著“勇于堅持真理,敢于修正錯誤”。此外,十九大報告關于“區(qū)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的理念實際上也體現了開放性的原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應保持與時代、與實踐的互動,更應保持盡可能大的、公正的思想傳播空間。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并站在文明的高度提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ōu)越”的文明傳播理念。這從兩個不同的方面揭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原則:一是下沉原則,借用生動的中國故事、使用樸實的語言、遵守文化交流的一般性規(guī)律將抽象的理論下沉,推進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設。二是提升原則,通過將保持開放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逐漸升華至文明的層面,實現文明的交流與互動,為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貢獻中國智慧。實際上這兩個層面都旨在通過弱化傳播中可能的沖突性而實現較好的文明傳播與交流。從而拓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的空間,使其“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