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室副主任,全球化智庫(CCG)特邀高級研究員 徐秀軍
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全球化進程,堅持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5年來,我們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大國參與全球治理新路徑。
積極應對挑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外國專家代表座談時就表示,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復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一枝獨秀,這就要求各國同舟共濟、和衷共濟,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增進人類共同利益,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2015年3月,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中提出,通過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須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必須堅持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必須堅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鑒。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中呼吁國際社會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2017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發表的主旨演講中進一步明確指出,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這說明,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不僅僅是和平問題和發展問題,更重要的是治理問題。當今時代既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也是全球治理的時代。對世界各國來說,應對內外挑戰、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在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構建新型國家治理體系的同時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并提升全球治理效率。
堅守發展主線,構建發展治理新格局
當前,國際形勢較30年前已發生深刻改變,“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和平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在一定程度上也賴于發展問題沒有解決。全球治理體系涉及的議題和領域十分廣泛,并且新的議題和領域還在不斷增加。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增長動力不足、發展不均衡、發展機會不均等、發展成果分配不公平等問題日益凸顯,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緊迫性越來越突出。在經濟建設方面,近五年來中國取得了輝煌成就,積累了豐富的發展經驗,并創造性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將發展問題作為中國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的主要議題,既契合了世界各國的需要,也有助于進一步發揮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的優勢。中國的發展理念和經驗日益展現出來的吸引力,本身即是中國話語權的直接體現。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就是與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實現共同發展。“一帶一路”倡議“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平等透明、相互尊重的精神,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礎上,本著法治、機會均等原則加強合作”。“一帶一路”推動解決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鴻溝等全球性問題,為引導經濟全球化向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開辟了新路徑。其目標與理念、合作模式和實施手段所擁有的全球性意義使之成為推進構建全球發展治理新格局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