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網來?喜迎十九大】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張德勇
全面深化改革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色。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并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就的5年。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更準確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直面出現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以巨大的勇氣與意志著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不斷開辟中國發展新境界。
搭建四梁八柱,凝心聚力促改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謀篇布局,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有兩大最直觀的特點:一是全面,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多方面,關乎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的全局;二是深化,是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聚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與矛盾。幾年來,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推動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嶄新局面。
有了好的改革規劃設計,還必須扎實落地。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時指出,三中全會各項具體改革舉措,要有時間表,一項一項抓落實,以多種形式督促檢查,指導和幫助各地區各部門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因此,我們要狠抓改革落實,做到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確保打破體制機制運行中利益固化的藩籬,確保改革方案的含金量不打折扣,確保改革落實的“最后一公里”暢通無阻。并以點帶面,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改革經驗,形成保障改革順利推進的長效機制,促進改革按既定的設計方案穩步前行。
創新體制機制,不斷釋放改革紅利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體制機制創新始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通過除弊興利,消除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發展不斷注入新鮮動力。
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以來,為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從數據來看,2014年,中央深改組確定的80個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臺370個改革方案;2015年,中央深改組確定的101個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臺415個改革方案;2016年,中央深改組確定的97個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臺419個改革方案;2017年上半年,中央深改組已審議60多個重點改革文件。
可以說,包含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任務的全面深化改革既聚焦于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又緊緊圍繞任務,有效提供改革整體有序推進的體制機制保障。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中國依然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歸根結底,就是我們能夠在發展進程中的關鍵時刻,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做出恰當的適應性反應,從而不斷釋放改革紅利,不斷挖掘發展潛力,不斷壯大發展動力,不斷取得發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