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網來?喜迎十九大】
作者: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李君如
以人民為中心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實踐的鮮明特點,是貫穿于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這一核心理念,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價值觀、權力觀、發展觀、文化觀和安全觀等治國理政的基本觀念之中。
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責任”和“人民”,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他說過,作為國家領導人,人民把我放在這樣的工作崗位上,我就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記責任重于泰山,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業業,夙夜奉公,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這些感人的話語,鮮明地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
以人民為中心的權力觀
對于領導干部來講,最大考驗是怎么認識和用好手中掌握的權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權力觀是關于國家和社會權力的根本觀點。我們的干部要認識到,手中的權力的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一種重托和責任,而不是為自己獲取好處的工具。只有這樣,才能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從而要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我們的思想和行動中。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明確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這里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既是正確理解五大發展新理念的關鍵,也是貫徹落實五大發展新理念的根本要求。這也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黨中央的堅定決心和歷史擔當,同時也將繼續引領中國發展的大趨勢。
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觀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提高文化產品質量,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了三個思想文化界的座談會,即文藝工作座談會、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在這三個座談會上,他反復強調思想文化工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如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這是黨對文藝戰線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決定我國文藝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只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才能發揮最大正能量。
可以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觀,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人民為中心的安全觀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在信息化和網信事業大發展的今天,網絡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對此,他指出,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一方面,我們要為人民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另一方面,我們要建設網絡良好生態,發揮網絡引導輿論、反映民意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網民大多數是普通群眾,來自四面八方,各自經歷不同,觀點和想法五花八門,其中也有這樣那樣的抱怨。怎樣對待這種情況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他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都要善于運用網絡了解民意,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特別是,他強調對網民的觀點和看法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指出“為了實現我們的目標,網上網下要形成同心圓。”與此同時,他強調推動網信事業前進靠的也是人民。因此,我們要辦好網信事業,一要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二要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這些深刻的思想,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安全觀。
由此可見,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核心思想,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并在工作中全面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