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沈北海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對我們黨經濟社會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反映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升華,是新形勢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在政協履職實踐中,必須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新發展,找準履職的切入點和著力點,積極為增進人民福祉、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獻計出力。
一、深刻認識、凝聚共識,增強助推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其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只有實現共享發展,才能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現在我們實行這么一種制度,這么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讓廣大人民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是我們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和實踐中,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必將有力推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區各族人民,是實現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奮斗目標的內在要義。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在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明確指出,必須順應全區各族人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下大力氣保障和改善民生,總體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是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廣西是全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2016年底,全區111個縣(市、區)中,還有50個貧困縣、4057個貧困村、341萬貧困人口,扶貧脫貧任務十分繁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明顯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領域,發展不全面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表現在不同社會群體民生保障方面,特別是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驅動,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物質和精神產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必須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不能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必須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增加收入,穩步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扎實推進健康廣西建設。只有這樣,才能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區各族人民,實現全區各族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目標。
助推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區各族人民,是政協履行職能的應有之義。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人民政協作為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性質、地位和職能決定了政協必須把履職為民貫穿履職全過程,助推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更多發展成果。這就要求政協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全面反映民思、民盼、民憂,切實做到政為民所議、言為民所建、策為民所獻、力為民所出;必須發揮政協代表性強、聯系面廣、包容性大的優勢,引導所聯系成員和群眾,理解、支持和參與改革,為廣西改革發展添助力、增合力;必須充分發揮政協委員聯系群眾、團結各界的重要作用,創新政協界別工作和群眾工作,使協商更好地反映各界群眾意見,使黨委、政府的決策更符合群眾愿望并為群眾所理解和支持,努力讓群眾感到政協離自己很近。
二、堅持人民政協為人民,助推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區各族人民
助推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區各族人民,要求我們政協組織必須緊扣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和群眾最為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多建諍言、多出實招、多謀良策。
堅持問題導向,使議政建言更加契合黨政決策需要和人民群眾期盼。堅持問題導向是人民政協議政建言的題中之義。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農村土地征收、城鎮房屋拆遷、困難群體多等方面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日趨增多,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要充分發揮政協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積極協助黨委、政府做好協調關系、化解矛盾、增進團結、維護穩定工作,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上來。要緊扣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從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問題入手,選好調研議題,如圍繞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縣域經濟、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進三區統籌、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重大問題建言獻策。要聚焦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圍繞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公共文化、食品安全等重大問題協商議政,努力使提出的對策建議符合客觀實際、符合群眾意愿。要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和統一戰線內部結構變化,健全同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社會階層人士的溝通聯絡機制,拓展工作領域、搭建議政平臺、暢通表達渠道,積極為我區非公經濟發展出謀劃策。要著力提升議政建言質量,采取監督性調研等方式,綜合運用集中座談、個別走訪、問卷調查、現場察看等形式,真正了解基層和群眾在想什么、盼什么,把群眾的愿望和要求,及時準確地反映給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
堅持協商于民、協商為民,助推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指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這就要求政協必須堅持群眾路線,廣識民情、多接地氣,集中民智、廣匯民力。在協商理念上,要始終堅持履職為民,眾人的事與眾人商量,群眾的事與群眾商量,做到問計于民、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取信于民,使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了解人民政協,認知人民政協,認可政協委員。在協商議題上,要聚焦自治區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最為關切的重大選擇協商議題,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將協商議題列入政協年度協商工作計劃,認真組織實施經自治區黨委常委會會議批準的政協年度協商工作計劃,努力形成一批有力度、有分量的協商議政成果。在協商方式上,要善于用民主、協商的方法,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把協商議政的過程變成與群眾溝通協商、解疑釋惑、凝心聚力的過程。
進一步加強政協民主監督工作,更加重視提案、視察調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作用。政協民主監督是我國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們通過政協提案、視察調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開展民主監督,在助推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區各族人民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連續六年來都有提案列為全國政協重點提案,推動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發展、CEPA先行先試政策延伸至廣西、邊境地區扶貧開發、粵滬桂黔滇高鐵經濟帶建設等事關廣西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重視和支持,在助推廣西實現國家戰略規劃全覆蓋中發揮了獨特作用。今后,要進一步加強提案工作,引導委員圍繞全區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提交高質量提案。聚焦自治區重大改革舉措和重要政策貫徹執行情況、重大項目建設情況深入調研,通過提案開展民主監督。建立重點提案“回頭看”常態機制,真正使政協提案辦理事項件件有結果,事事有回音,促進提案辦理工作的深化和落實。要認真組織委員視察,堅持把委員視察議題與政協重點協商議題相銜接,與重點提案、重點調研和民主監督相結合,選擇一些具有綜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課題開展視察;要創新視察方式方法,在繼續采取現場察看、聽取通報、提出建議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召開有關方面參加的座談商討、專家咨詢、查詢資料等多種視察形式。要建立健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直通快車”,制定加強社情民意信息實施意見,建立信息量化管理機制,拓寬信息渠道,注重提高信息質量,力求真實有效。
始終把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政協履職的重中之重,引導委員在脫貧攻堅戰中施展才華彰顯價值。參與精準脫貧是政協履職為民的應有之義,也是政協委員發揮作用、助推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區各族人民的有效舉措。近年來,政協堅持聚焦精準脫貧,既動口又動手,既建言又踐行,以“委員行動工程”為載體,打造具有廣西政協特色的委員履職品牌,在助推精準脫貧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特別是圍繞貧困地區旅游業發展深入調研、協商議政,持續建言生態休閑健康養生產業發展,持續助推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旅游扶貧政策和資金落實情況,助推我區旅游扶貧取得初步成效。今后,我們要持續關注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和教育、衛生、旅游、邊貿及生態扶貧等,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提出治本之策。要健全對口幫扶教育機制,堅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引導委員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及時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傳遞到千家萬戶,推動營造文明、健康、和諧的氛圍;引導委員和委員企業參與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公益慈善事業和“美麗廣西”鄉村建設,為精準脫貧貢獻力量。要繼續利用桂黔滇三省區政協主席聯席會的平臺作用,圍繞精準脫貧的重大問題聯合開展調研,積極協商議政,共同推進精準脫貧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