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7年7月10日,中央黨校科研部和中央黨校報刊社共同舉辦第二期“中央黨校青年學者30人論壇”。中央黨校副校長黃浩濤出席了論壇。副教育長兼科研部主任韓慶祥,研究室主任林振義,報刊社社長許寶健,科研部副主任鄭權、劉寶東等出席論壇。國務院新聞辦、國家海洋局等有關同志也應邀出席。圍繞論壇主題“‘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李海青等6名青年學者作了發言,韓慶祥教授一一作了點評。該論壇的舉辦,對于深入研究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更好地發出黨校人的聲音,培養青年學者人才隊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經中央黨校科研部授權,光明網理論頻道對研討內容進行編發,以饗網友。
作者: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教授 張慧君
“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中國針對國際國內發展環境發生復雜深刻變化而提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實現自身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也符合加強區域和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時代要求,同時有助于變革和超越西方主導的全球治理體系,使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演進。
西方經濟困境與全球經濟運行中的潛在風險。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西方國家普遍陷入系統性經濟困境,這些困境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經濟的金融化。金融資本成為當代資本主義的主宰,并不斷將產業部門創造的利潤轉移到金融資本所有者手中,同時金融資本加大對工薪階層實施金融剝奪,導致勞資矛盾加劇、經濟運行中的系統性風險不斷加大。二是產業的空心化。西方國家制造業衰落,使價值創造的基礎遭到嚴重侵蝕,社會創新動力不足,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緩慢,經濟增長乏力。三是社會結構兩極化。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的衰落,阻斷了普通民眾通向中產階級的最重要渠道;另一方面,社會財富源源不斷流向掌控資本、技術、權力的1%的社會精英,加劇了社會秩序分裂,甚至危及西方民主制度運行。四是資本運動成本的外部化。西方資本在全球瘋狂追逐利潤的同時,給全球帶來巨大外部成本,尤其是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危及全球發展的可持續性。五是經濟風險的全球化。全球化加大了經濟風險在全球擴散的可能性。西方國家自身的風險通過貿易、金融、投資、生產、互聯網等多種渠道在全球傳播,幾乎沒有國家能夠幸免。
西方國家的系統性危機在全球化條件下被放大,使后危機時代全球經濟運行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加大。經濟增長依然缺乏強大的驅動引擎,貿易保護主義沉渣泛起,全球自由貿易進程嚴重受挫。發達國家為擺脫危機采取的一系列再平衡政策,如再工業化戰略、量化寬松政策的實施和退出,成為導致發展中國家資本外逃、全球資產價格和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的罪魁禍首。原本作為全球化推手的發達國家,受經濟衰退、貿易赤字、收益分配不均、難民問題的襲擾,開始在全球化道路上退縮,不斷走向經濟封閉、貿易保護和孤立主義,逆全球化成為一股阻礙全球經濟發展的暗流。此外,西方主導的全球治理體系缺乏代表性和包容性,新興經濟體缺乏制度性話語權,導致這一體系無法有效處理自由貿易、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氣候變化等重大國際問題,難以有效遏制當今世界日益加劇的分裂和動蕩。
“一帶一路”倡議與應對挑戰的中國方案。從中國自身發展來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有助于中國加快外貿結構優化升級、提質增效,實現從外貿大國向外貿強國轉變;有助于促進產能合作,完善中國在全球的投資布局,推動本國企業和先進裝備走出去,從而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和產業鏈條;有助于保障國家的能源安全和能源通道安全;有助于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大局,促進中西部以及沿邊地區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開拓性的經濟發展空間,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可以進一步發揮對外開放倒逼國內改革的作用,有助于加快中國在營商環境、貿易便利化條件、外商投資管理模式、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政府管理體制等領域的改革,增強對外開放制度環境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一帶一路”為促進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變革創造了有利條件。“一帶一路”建設可以利用中國資本的力量,撬動和引導全球資本,使其更多投入支持發展中經濟體的實體經濟發展,為促進沿線國家經濟的長期繁榮奠定堅實基礎;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有助于推進區域乃至全球的結構性改革,為全球經濟增長培育新動力;“一帶一路”倡議有助于縮小西方主導的全球化產生的貧富差距擴大和生態環境危機,促進區域及全球經濟更加平衡和可持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有助于改善全球治理體系,形成更加公平、公正、開放、包容的全球政治經濟秩序。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好中國優勢。“一帶一路”是一項前無古人的浩大工程,需要循序漸進、扎實推進。在建設“一帶一路”過程中,要注重凝聚中國智慧、總結中國經驗、發揮好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綜合優勢。首先,中國倡導的價值理念能夠凝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識,降低各國間合作的交易成本。其次,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為支撐“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再次,中國的制度優勢有助于形成建設“一帶一路”的合力。第四,中國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智慧為建設“一帶一路”提供了重要借鑒。例如,在多年的發展實踐中,中國積累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成功經驗,建立起全球優良的基礎設施網絡。
點評:當今世界困境集中體現為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資本主導的邏輯是造成西方困境的制度性根源。這一邏輯是:把一國矛盾向外轉移,把他國利益向一國聚集;注重“主客二分”哲學思維;以強制、擴張方式推廣其價值觀及其實現路徑和模式;實現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為破解當今世界困局,我們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邏輯是:主張世界(文明)多樣;強調平等包容;注重文明互鑒;實現共享普惠。(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兼科研部主任 韓慶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