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
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國際國內新形勢的深刻變化,以國家核心利益為“坐標”,以推動形成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為主線,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針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對外工作的新理念,并在外交實踐中形成了新的風格,呈現出新的特點,更加突出以我為主,更加明確底線原則,更加顯示靈活應變,更加重視周邊外交,更加強調國際貢獻,更加指向全方位,積極打造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
外交理念和實踐上的諸多創新表明,中國外交已發生了值得關注的重大變化,比如:從東向外交變成東西平衡;走出亞洲,成為世界性大國;倡導新型大國關系;從強調睦鄰安鄰的“等距離外交”轉變為有獎有罰的“不等距外交”;前出第一島鏈,走向深藍,變成海陸兼備型國家;加速國防現代化建設;積極推進公共外交,展現中國魅力攻勢;從參與到引領全球治理;等等。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的新理念、新特點、新變化,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義,也為今后觀察中國外交如何發展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框架。因此,本書以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外交為主題,有著十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當前,我們處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當中。特別是隨著英國脫歐、特朗普政府上臺,歐美反全球化、保護主義思潮抬頭,中東、亞太等熱點地區地緣政治博弈加劇,一系列“黑天鵝事件”不斷出現,國際關系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突出。尤其是中美關系處在一個相互調適的待確定期。中國外交面臨著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需要加強深入研究,破解各種難題。這中間,有眾多的話題可以討論,有很多的議題可以關注。
我們看到,中國外交是一個動態調整、持續發展的過程,沒有終點和結論。隨著形勢的變化,為滿足國內發展的需要,中國外交必然會與時俱進,不斷充實新的內涵,呈現新的特點,取得新的成績。當然,也會有更多的問題可以研究。一切理論都是灰色的,而現實是如此豐富。對于中國外交的觀察和研究,我們只是進行了初步嘗試,希望能有更多人關心、關注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
中國聲音
國際熱點問題透視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外交理論創新,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在外交實踐中,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繼續得到積極響應,許多沿線國家與中國簽署了有關“一帶一路”合作的備忘錄,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深入進行。在應對全球和地區熱點問題上,中國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堅持通過對話來化解矛盾,解決沖突,標本兼治。
第一,堅持以雙邊談判來解決南海爭端。在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法庭仲裁結果公布后,中國仍然以“雙軌思路”來處理南海問題,堅決維護在南海的航行和飛越自由,在管控矛盾的同時積極推動海上合作,將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友誼之海”。菲律賓新總統杜特爾特上臺后,與中國在南海問題上達成共識,擱置爭議,加強合作。目前中國東盟雙方正加快“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進程,中方已經明確簽署框架協議的時間表,而且還將討論各國建立熱線電話以應對不測事態,這符合中國東盟雙方的利益,也符合地區及域外其他國家的共同利益。
第二,堅持主張通過和平方式解決釣魚島主權爭議。一方面,中國海警船編隊在釣魚島領海堅持常態化巡航,依法行使主權。另一方面,與日本磋商危機管控機制,雙方就盡快啟動“海空聯絡機制”等交換意見,以期緩和緊張局面并達成互信,努力推動中日關系走出低谷。
第三,在朝鮮核問題上,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大方向,開展穿梭外交,積極勸和促談,為朝核問題的解決貢獻正能量。為了盡快解決朝鮮核問題,中國提出了實現半島無核化與半島停和機制轉換并行推進的談判思路。
第四,在敘利亞問題上提出了政治解決“四步走”框架思路。即有關各方立即停火止暴,并承諾打擊恐怖主義;在聯合國主持下,各方開展全面、包容和平等的對話協商,在日內瓦公報基礎上盡快出臺政治過渡具體安排;加強國際保障,由聯合國發揮斡旋的主渠道作用;啟動戰后重建進程,讓敘利亞各方各派看到和平的紅利。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僅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和贊賞,也越來越獲得阿拉伯世界的理解和支持。
第五,積極參與解決中東難民潮問題。一是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緩解難民來源國和中轉國的人道主義壓力和困境;二是大力呼吁通過政治方案解決有關國家的內戰和沖突,反對外部勢力使用武力干預地區國家內部事務,主張地區國家的命運應由地區人民自己主導和掌握;三是堅持聯合國發揮斡旋主渠道作用,強調聯合國應根據授權有序推進工作,在整合有關國家反對派組織、協調國際反恐行動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同時,中國主張解決中東難民潮問題需標本兼治。難民問題的根源是發展不平衡和地區不穩定,除了對難民進行人道主義援助以外,更要有效解決貧困及社會穩定問題,特別是要消除難民來源國的沖突根源。
第六,在阿富汗問題上著眼于未來。中國是阿富汗重要貿易伙伴,對阿富汗主要出口電器及電子產品、運輸設備、機械設備和紡織服裝等,進口商品主要為農產品。但隨著阿政局動蕩、安全形勢趨緊,中阿貿易亦陷入低迷。不過,中阿“貿易相通”主要是著眼于未來。若阿富汗局勢好轉,其過境運輸貿易將迅速繁榮,向東亞、南亞、中亞、中東、歐洲等市場輻射能力亦將得到充分展現,勢必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貿易樞紐。
第七,在也門問題上支持聯合國及其特使的斡旋工作。中國堅定主張維護也門主權、獨立、統一和領土完整,堅定支持也門政治過渡進程。此外,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同時也與也門國內各派都保持有良好關系,又秉持不偏不倚的公正立場,在勸和促談、支持聯合國及其特使斡旋工作方面,發揮獨到作用。與此同時,中國持續向也門提供大量人道主義援助,緩解了其國內愈發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當然,由于各種復雜因素,熱點問題不可能在短期內獲得解決,有時還會加劇演化。因此,熱點問題需要長期跟蹤研究,也需要將形勢的新變化及其分析提供給讀者。出于這樣的目的,本書對以上熱點問題的來龍去脈、中國的應對和事態的走向做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