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南省委黨校第52期中青班學員 何子明;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駐島石村幫扶點隊員 廖禮鵬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要實現貧困人口的長期穩定脫貧,必須變輸血為造血。
職業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養技術型人才,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對于增強扶貧內生動力,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促進就業增收,加快脫貧致富,有其獨特的作為,是最有效的“造血式”。如何發揮職業教育的獨特作用,走好精準扶貧、特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路子?通過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簡稱有色職院)在漣源市安平鎮島石村扶貧工作的實踐,我們有如下幾點思考。
提高認識是關鍵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然而,受 “輕視勞動、鄙視技能”思想的影響,農村同樣存在“重文憑、輕技能”的傾向。同時,村民的等靠要思想嚴重,直接阻礙了其脫貧致富。必須通過職業教育政策宣講、典型引路和細致的思想工作,幫助村民樹立“勤勞致富光榮”的思想,處理好“富口袋”與“富腦袋”的關系,正確引導“技能致富”的預期,幫助村民樹立 “治貧先治愚”“勞動者素質要跨越,職業教育首先要跨越”的先進理念。
在宣傳中,尤其要宣傳好職業教育脫貧的優勢,講好職業教育脫貧的故事。通過宣傳“技能改變個人命運,技能提升生活品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一人工作,全家致富”等理念,在村民中樹立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同時,以身邊的真人真事,講好職業教育脫貧故事,幫助其從思想上切斷貧困代際傳遞通道。
精準識別是前提
做好職業教育幫扶,要搞清楚幫扶“對象”。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的貧困村是通過爭取指標而得來的,有一部分貧困戶是通過各種手段強行擠進貧困行列的。為此,必須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進行重新識別,然后把因學致貧和缺技術致貧的人員找出來,分類施策,這樣職業教育的精準扶貧才有扎實的基礎。
島石村有9個村民小組,2015年經過精準識貧后,全村共有貧困人口54戶179人,低保人口35人,五保戶12人。我們從調查的情況分析,其致貧原因主要有七類: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因學致貧、缺技術致貧、缺勞動力致貧、缺資金致貧,和因災、因變故致貧。調查顯示,因學致貧和因缺技術致貧的有一半多。為此,我們制定了島石村職業教育幫扶規劃,如五年制高職職業教育幫扶規劃、三年制高職職業教育幫扶規劃、技能培訓、實用技術培訓幫扶規劃、致富帶頭人培訓幫扶規劃等,為這些家庭長期穩定脫貧致富創造條件。
發揮自身優勢,我們特別加大對職業教育精準扶貧項目的投入,確保建檔立卡的貧困學生不因貧困輟學。當前,農村貧困學生能夠享受到獎、助學金有五年制高職一、二、三年級按照2400元/年的標準免除學費,國家連片困難地區的學生無條件享受助學金2000元/年,雨露計劃疊加給予每生(精準識別后建檔立卡的)2000元/年扶貧助學補助。
落實保障是根本
扶貧牽涉到方方面面,矛盾多、問題多、難度大,需要從各個方面科學的創新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機制,從而保障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推進。我們創新職業教育幫扶機制,建立了對口幫扶機制,特招機制,訂單式培訓機制,同學習(培訓)同補助、以獎代補、差異化獎勵的職業教育激勵與約束幫扶機制,以及對貧困村學生的教育管理機制。同時嚴格落實職業教育的各項幫扶政策,精準幫助不同層次的貧困家庭成員接受職業教育,使其具備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在實踐中,有色職院依托自身優勢,立足島石村的特點,主動作為、精準幫扶。2015年以來,先后招收了10名貧困家庭的應屆初中畢業生、2名貧困家庭的應屆高中畢業生。這些學生在校期間享受了國家免學費政策、國家助學金政策。同時,有色職院還為他們提供了專門的勤工儉學崗位,以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島石村還與有色職院開展了3次短期實用技術培訓項目,先后幫助8名貧困家庭缺技術的勞動力實現了再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