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防大學哲學教研室主任、教授 郭鳳海
文化自信不是天然的,要具備一定的時代條件。文化自信的構成要素包括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這些都是我們確立文化自信的資源,并不是文化自信本身。我認為文化自信必須具備四個時代條件。
第一個條件是在理論上具有時代解釋力。能夠釋疑解惑,點亮現(xiàn)時代人的心靈,如果理論構建力顯示不出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那么時代的解釋力就不行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講的。
第二個條件是在文化傳承上要有超越前人的建樹,顯示出文化軟實力比較優(yōu)勢。近代中國經歷過一個本土文化“自卑”時期。自卑激起奮斗,此后形成了一系列“新學”,再次展現(xiàn)出群星燦爛的文化建樹和自信。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五四”新文化、新民主主義革命文化等,彰顯了我們黨文化上的新建樹。文化自信,一定包含著文化自省基礎上的文化再創(chuàng)造。
第三個條件是共產黨人必須言行合一、表里一致。執(zhí)政黨思想文化上的正義性與其實踐上正義性有機統(tǒng)一起來,才能引領群眾確立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講文化自信和政治文化建設,對共產黨人發(fā)揮時代引領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四個條件是共產黨作為一個特定意義上的政治團體,其目標指向必須同自身多數成員的內在價值取向相統(tǒng)一。黨的事業(yè)是黨員、群眾自己的事業(yè),當單個黨員、群眾的意愿作為廣泛民意存在時,黨的價值追求、奮斗目標就必須契合這種民意,由此產生共鳴,生成自信。真正的自信并不產生于我們特別繁榮的時候,而產生于我們把事情做明白的時候。因此,習近平總書記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