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 周延禮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廣泛地應用到金融服務領域,極大地推動科技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提高金融效率,為“一帶一路”建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能。
一、金融科技讓保險業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金融科技(Fintech)是全球金融界十分關注的技術應用,因為可以提升保險的效率和客戶服務體驗,并推動保險業的轉型升級,也被中國保險業高度重視。
全球金融穩定委員會對“金融科技”的定義是,金融與科技學相互融合,創造新的業務模式、新的應用、新的流程和新的產品,從而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形成非常大的影響。金融科技的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電子貨幣、網絡借貸、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智能投顧、智能合同等領域,正在對銀行、保險和支付等金融服務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功能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當前,“一帶一路”有關投資項目對金融科技的期望非常高,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人工智能,二是區塊鏈技術。從目前的趨勢看,新技術很有可能會重構金融服務底層架構,很多金融服務在“一帶一路”投資項目和經貿合作領域在利用區塊鏈技術方面都有很大的空間。比如說征信方面,利用數字和技術來做信用背書,不需要權威的中介機構就能夠自動完成,相對公正,而且資料永久地保存。在證券股票交易中,現在需要中心化數據的儲存、交易的平臺,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以直接去中介化地完成這個過程。
在金融科技發展的道路上,應該說是世界各國差異化發展,如美國線下金融體系比較發達,金融科技企業的角色被定義為覆蓋傳統金融體系遺漏的客戶和市場縫隙,以及提高已有業務的效率。而在中國金融市場上,知名互聯網機構參與金融科技的路徑也各不相同,如阿里巴巴是電商場景,首先有交易,接著自然就要有支付,有了支付和大量數據,就能延伸到信貸、征信、借貸和眾籌。
同時,由于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活動在起步階段時,監管環境是相對包容性大些,給中國互聯網金融主體一個相對寬松的發展機會,也為他們服務“一帶一路”投融資和經貿合作提供了方便。當然,在出現了一些局部風險之后,現在監管力度在加強,互聯網金融包括互聯網保險正在進入調整期。
二、“一帶一路”建設在運用金融科技方面大有可為
當前,保險行業對金融科技的應用也相當廣泛,在核心系統改造、大數據、車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從現在的情況看,金融科技在保險行業的應用依然會高歌猛進。保險業與“一帶一路”各行業的跨界融合不斷加速,通過外部整合和有效融合,逐步整合上下游產業鏈,為保險客戶提供“一站式”保險服務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