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校園貸治理 高校要早搖“警鈴”

2017-03-22 21:22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2017-03-22 21:22:38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石依諾

  作者:鄧海建

  兩會期間,校園貸問題再次成為熱點。有統計顯示,面向大學生的互聯網消費信貸,截至去年規模已突破800億元。有代表委員建議,一方面要對部分野蠻生長、無序擴張的校園貸平臺予以規范清理,另一方面也要推動正規金融機構盡快補上高校金融服務短板。

  某種意義上說,互聯網金融走進校園生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如果一刀切地把好好的產業扼殺了,反倒有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加劇地下金融交易的亂局。

  眼下,校園貸之所以成了過街老鼠,原因無非有二:一是利率畸高。據網貸之家調查數據顯示,純P2P(點對點)學生網貸平臺年化借款利率普遍在10%-25%之間,分期付款購物平臺要更高些,多數產品的年化利率在20%以上。極個別的,年利率甚至高達70%以上。二是手段暗黑。少數校園貸平臺甚至昧著良心設置貸款陷阱,逼迫大學生“裸條”擔保,貸后又暴力催收,格式條款中的花色“違約金”“滯納金”“手續費”等,套路深深、坑洞不盡。因此,將校園貸與電信詐騙同列為2016年校園安全高風險事件,恐怕亦算全民共識之一。

  解決這個難題,辦法有很多。就像代表委員們說的,整肅互聯網金融市場、建立大學生征信制度、加強校園信貸監管,等等。一方面是清理整頓,另一方面是規范供給。不過,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放貸的要守法規范,借貸的恐怕也要有點財商。如果粗放式校園貸的風險都抗拒不了,防忽悠和抗誘惑指數如此之低,一旦進入讓人目眩神迷的社會,豈非成了“小白鼠”?解鈴還須系鈴人。當下的校園貸亂象叢生,高校顯然更應當“解鈴人”。

  因此,整頓墻外的金融市場固然要依靠法治,墻內的高校亦要查漏補缺。

  一是及早將財商教育納入高校基本課程體系。二是加大校園信用體系建設。遺憾的是,校園信用體系建設仍是“信用中國”戰略的短板之一。還得多問一句的是:既然校園貸鬧出的人命事件也不鮮見,班會課、微信群能盡到的提醒之責,各高校都盡心盡力了嗎?須知,銀監會和教育部門的喇叭再響,還得靠校園廣播來完成“最后一公里”的接力。(鄧海建)

[責任編輯:石依諾]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