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華
談到人工智能,很多人就想到機器人。目前很多企業開始選用機器人,機器人的大量市場需求,也會帶來上游下游市場的發展。
很多事實告訴我們,一旦某個產業被看好,往往很多地方就會一窩蜂的上。目前,全國有20多個省市把機器人作為重點產業進行培育、推進發展,有36個城市把機器人產業作為當地重點發展方向,全國已建成和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區超過了40個,機器人企業的數量超過了800個。
一些地方正是看中了機器人的美好前景,紛紛把機器人產業當作本地的重點產業進行扶持。這盲目的發展機器人產業,很容易造成產生過剩。
機器人是科技產業,需要一定的科研投入,有的地方為了急功急利,只發展低端機器人。如在自主品牌方面,工業機器人大多還都是一些中低端產品,六軸以上多關節的機器人供給能力相對較低。更可怕的是,一些地方政府迫切需求機器人等企業在當地落地,推出大量補貼,有的地區可達千萬。很多不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進入了機器人領域,只是進行簡單的零件拼湊來套取補貼。
惡性競爭以及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存在,對于產業而言往往意味著災難,機器人產業也是如此。因此,我們在鼓勵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同時,還要防止產能過剩、重復建設問題。
目前,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積累與發達國家差距不大,要趕上甚至超越,就要在高端產業上發展。這就要求在政策激勵上要更多的放在高端產業,如推動建立機器人創新中心,提升產業創新能力,而不是補貼那些進行簡單的零件拼湊的企業。(肖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