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社會發展成就斐然
教育公平和質量明顯提升,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繼續超過4%。重點高校招收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人數增長21.3%。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超過80%,全民醫保覆蓋人數世界第一,達到13億人。文化軟實力持續提升。
7、環境質量得到改善
特別需要指出的就是大家所關心的霧霾指標,在“十三五”規劃中首次將地級城市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引入,而這個任務可以說超額完成。第二是將PM2.5下降作為一個指標,下達的目標是3.9%,實際結果是8.8%。還提出了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2016年的計劃目標是66.8%,但實際結果已經超前完成了2020年的目標(見表5)。
表5 資源環境指標
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今天,必須要采取穩中求進的基本方針,也就是說經濟增長率進入行區間,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非但沒有造成其他指標的衰退,反而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其他的主要指標明顯見好,尤其是資源環境指標。我們做過過去所有五年規劃的評估,發現每一個五年規劃第一年或者第二年這些環境指標都不好,都沒有完成任務,使勁抓緊在第三年第四年甚至第五年,也是去嚴格控制,才勉強實現,甚至有的還沒有實現。但是“十三五”規劃第一年就完成是一個良好的開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去產能、降成本、補短板,尤其是國企改革,改革的混合所有制面已經超過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