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配套齊全,科技進步在加快,基礎設施在完善等等。
最重要的還是堅持黨的領導。如何把經濟優勢和政治優勢有機的結合起來呢?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李克強總理提出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的總基調,中國進入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階段。提出“穩中求進”這個總基調非常重要,它的核心問題是什么呢?誠如劉云山同志講的,就是怎么樣處理好“穩”和“進”的辯證統一關系,要堅持方向穩、政策穩、預期穩,多做凝聚思想共識、引導社會預期、化解矛盾風險的工作,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3月5日,我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的文章《中國穩則世界穩 中國進則世界進》,也提到穩中求進,因為經濟增長率下行,所有的民生指標結構指標,特別是資源環境指標,明顯改善了。
從中國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相互關系來看,正在從長期以來的相互“掛鉤時代”開始進入“脫鉤時代”。第一個脫鉤是煤炭消費與經濟增長脫鉤,煤炭消費量已經持續三年下降,2016年是大幅度下降。所以我們估計今年煤炭消費比重可能降到60%左右,提前實現2020年目標;第二個是碳排放增長率也開始大幅下降,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第三個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脫鉤,已經持續多年絕對量下降。當然霧霾(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若按照專業的數據其實已經在下降了,74個重點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下降9.1%,藍天比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也在不斷提高。這些和經濟增長率從10%左右下降至6.5-7%是直接相關的。
三、2017宏觀調控目標
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將2017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界定為六大目標:一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二是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三是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四是進出口回穩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五是居民收入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六是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絕大多數都是預期性目標,只有單位GDP能耗以及主要污染物是約束性指標,與人民關系的空氣質量指標大多數都是每月或者每個季度公布一次,有的是半年公布一次,力度非常大。
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預計在6.5%左右,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的結果。為什么加上這一句話呢?事實上我們經濟發展已經走到低谷,開始向下一個周期的上升。我們不希望大起大落,保持比較平穩的增長,實際結果在6.7%、6.8%,李克強總理按照中國政府傳統的做法,確保這一點。(見表6)。
表6 中國經濟增長率預期目標值與實際值(2001-2020)
經濟增長率為什么需要設定在6.5%?大的背景就是反映了中國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的關系。改革開放以來,從極低收入到低收入,再到下中等收入,那么就會保持比較高的增長。隨著中國進入上中等收入階段,明顯的標志是從2011年以后,中國就會進入中高速增長。隨著我們從上中等收入階段向高收入方向前進,將來進入到穩定增長階段,也許是5%,也許是4%。實際上,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經濟增長率是下降的,這也是一個經濟發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