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 馮維江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向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本次會議召開之際,世界經濟增長長期延續低迷態勢,“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內顧傾向抬頭,主要經濟體政策走向及外溢效應變數較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中國自身也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爬坡上坎的關鍵階段,經濟社會運行面臨的矛盾問題凸顯,可謂內外壓力交迫。李克強總理的報告不諱疾、不掩飾,客觀評述了當前及未來面臨的問題與困難,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應對的原則、思路和政策框架,展示了中國政府擔當精神和戰略定力,給中國經濟發展以至世界經濟復蘇增添了信心。
第一,信心來自黨和政府對人民可置信的莊嚴承諾。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指出,“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握好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對群眾反映強烈、期待迫切的問題,有條件的要抓緊解決,把好事辦好;一時難以解決的,要努力創造條件逐步加以解決”“把發展硬道理更多體現在增進人民福祉上”。這些擲地有聲的承諾,背后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各級政府,實實在在的惠民之策、利民之行。人民擔心鰥寡孤獨廢疾無所養,去年全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超過1000億元,提高了低保、優撫、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等標準,為1700多萬困難和重度殘疾人發放生活或護理補貼,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今年還要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全面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人民擔心少無所學、壯無所用,去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繼續超過4%,重點高校招收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人數增長21.3%,全年資助各類學校家庭困難學生8400多萬人次,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人數再創新高,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今年要加快實現城鎮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提高博士研究生國家助學金補助標準,并將城鎮新增就業目標較上年目標值提升了100萬人。人民苦于攀天房價、有毒食品、霧霾頻發等“寢食難安”之痛,政府已經認識到在住房、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人民群眾還有不少不滿意的地方,提出要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今年再完成棚戶區住房改造600萬套,要堅決把好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的每一道關口,還要打響“藍天保衛戰”。人民對貪腐浪費深惡痛絕,在反腐敗斗爭形成壓倒性態勢情況下,今年還要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把反腐敗工作不斷引向深入,各級政府還要按不低于5%的幅度壓減一般性支出,決不允許增加“三公”經費,堅守節用裕民的正道。
第二,信心來自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已經確立。報告之中,李克強總理從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繼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抓好金融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國企國資改革、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大力推進社會體制改革以及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等八個方面,全面系統深刻闡述了未來一年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的工作藍圖,顯示我們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偉大事業標志性、支柱性舉措已經成竹在胸。特別是,報告對產權保護制度建設的闡述,將保護產權上升到“就是保護勞動、保護發明創造、保護和發展生產力”的高度,提出對于侵害企業產權的行為,嚴肅查處、有錯必糾,這有助于激勵人們創業創新創富,激發并保護企業家精神,使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成為推動改革創新不斷深入和提升水平的最具活性的能動力量。
第三,信心來自黨和政府對中國國家利益的堅決捍衛。中國始終站在和平穩定一邊,站在公道正義一邊,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愿與國際社會一道,致力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為求和平、求合作會作無原則的退讓。正所謂,以斗爭求和平與合作,則和平與合作存。一個無法捍衛自身應有權益的國家,也無法信賴它能夠為別國主持公道、伸張正義。報告指出“中國是負責任的國家,作出的承諾一直認真履行,應有的權益將堅決捍衛”。隨著中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中國在全世界的資產、機構、人員的利益與安全保護成為不容忽視的重要議題。對此,報告提出“加快完善海外權益保護機制和能力建設”,在可預見的將來海外中國利益幾乎“不設防”的狀態必將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