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風,意思是高天強勁的風。傅瑩的邏輯推擋方式并,不妨礙正式回應的堅定果毅,正如剛風之勁健。她以平白、家常的方式,于談笑間明示,對中國軍費的過度憂慮本身即是一種“誤讀”。
外交問題應對:惠風和暢,堅守“和平”邏輯
過去五年,外界關于中國外交政策的尖銳討論不絕于耳。單在人大發布會上被明確問及的就包括中美關系、美國的亞太存在、中國的海洋藍圖、南海問題、中日摩擦、朝核問題等。2017年發布會,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后的中美交往與博弈被多次問及。
縱覽過去五年,“和平”一詞在發言人的相關回應中共出現39次。其中2015年、2017年相關提問相對較少,但“和平”一詞仍分別被強調2次和1次。這是發言人在處理外交關系提問時始終返回的邏輯核心。“和平”背負的不僅是對未來的愿景,也是中國人的歷史記憶。
表2
和平外交是中國的一貫原則,而傅瑩也以惠風和暢的風格,講述著中國外交的故事。在五年間的發布會問答中,對棘手的外交話題的回應圍繞“和平”這一內核自由延展。應答提問的方式可以和風細雨,站在對方的鞋里思考,理解預判甚至誤讀中國的傳統邏輯;也可以措辭強硬,明確指出何種情況下中國必須果斷應對、面對和處理。但中國釋放的信號始終是“和平”,守護秩序、守護共識,以和平的智慧與初心終結“強者必霸”的歷史。“和平中國”是五年間一再重復的敘事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