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人民共創共享共治”貫穿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是能夠統領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其他重要思想,是貫穿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四梁八柱”的核心思想。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大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把“蛋糕”做大,為此,讓一切創造財富源泉涌流、讓一切創新能力迸發的“共創”被加以強調。同時,中國特色主義理論體系為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注入了創新活力,激發了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空前的創造力,“思想路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三步走”戰略等,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發揮創造力的成果。在之后的發展中,中國踐行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共享”成為突出亮點。十八大以來,為激發社會創造活力與促進公平正義、增進人們福祉,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注重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并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之一,目的是通過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激發社會創造活力與促進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把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充分發揮出來,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路徑。這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核心,是法德并治和協商共治。共治就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最為突出的一大亮點。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共創、共享、共治是三條根本路徑,以“共治”為核心的國家治理現代化本身就是實現現代化的應有之義、核心內容,可為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提供政治保障,“共創”“共享”是分別從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兩個根本方面,為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群眾基礎,并激發人民群眾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強大積極力量。
具體來看,“人民共創共享共治”體現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的過程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基本內容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就十八大以來的當代中國實踐發展新要求而言,經濟建設的目的主要是適應、把握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核心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蘊含著“共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治建設的主要目的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蘊含著“共治”(在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個主體進行協商共同參與對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的治理),社會建設的主要目的是實現基于公平正義的人民“共享”(共享發展成果),文化建設的主要目的是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心聚力、使民眾凝聚“共識”,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目的,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是達至人和自然和諧“共生”,而“共識”“共生”是服務于“共創共享共治”的。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也蘊含著“人民共創共享共治”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內在要求人民群眾在共建中達至共享。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之一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其中蘊含著“共治”;共治的目的,是既激發人民的創新活力,其中蘊含著“共創”;治理的目的是讓社會平衡和諧穩定,其中蘊含著“共享”。全面依法治國是為公平正義、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保駕護航。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目的就是三條:激發社會創新活力;促進社會平衡和諧穩定,使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提升中國共產黨人治理國家的能力。
“人民共創共享共治”體現著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也體現我國進行整體轉型升級的時代發展趨勢和實踐發展新要求。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主要體現為人民共創、共享、共治之間的本質聯系。社會主義社會既是一個使人民群眾充分發揮創新活力的社會,也是一個達至平衡和諧穩定的社會,又是一個能得到有效治理且具有良性發展秩序的社會,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社會主義建設得好不好,最終要看它能否真正激發人民群眾的創新活力,能否真正實現人民共享,能否真正使人民參與國家和社會治理。如果既沒有創新活力,人民群眾不能共享發展成果,社會缺乏平衡和諧穩定,人民不能參與國家和社會的有效治理,以人民為中心得不到真正體現,那么,它就難以超越資本主義社會,難以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時,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背景、大框架下,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主要體現為集中解決好生產力、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方面的三大根本問題:生產力方面要解決“激發人民群眾創新活力”問題,使社會充滿勃勃生機;生產關系方面要解決“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問題,使社會達至平衡和諧穩定;上層建筑方面要解決中國共產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其中蘊含的“人民參與治理”即是共治。共產黨執政得好不好,歸根結底要看中國共產黨能否激發人民的創新活力,能否實現人民共享,能否有效治理國家和社會。在國家發展方面,我國在生產力發展上應實行轉型升級,由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在生產關系上應實行轉型升級,由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向堅持分配正義、共同富裕、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在上層建筑上應實行轉型升級,由國家主導體制走向在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國家治理現代化。不言而喻,這三個根本方面的轉型升級蘊含著“人民共創共享共治”,體現了我國發展起來以后、由大國成為強國且進行整體轉型升級的時代發展趨勢和實踐發展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