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魏堌堆村尋伊尹(足跡)

2017-02-28 22:50 來源:人民日報  我有話說
2017-02-28 22:50:52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責任編輯:石依諾

  作者:耿 磊

  中國歷史上名相璀璨,姜尚、李斯、魏征等,形成一個個烙印在中華文明史冊的精神符號。在商代,也有這樣一位圣賢,他就是商朝的開國名相,被世人尊為“商元圣”的伊尹,也是中國第一位名相。今冬,筆者來到河南虞城,尋索這隱于村落卻閃耀歷史的伊尹之墓。

  史書記載,伊尹生活在公元前16世紀,死后安葬于商朝都城亳,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商丘市。伊尹祠位于商丘市虞城縣店集鄉魏堌堆村,距縣城16公里,距商丘市區10公里,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穿過清晨的薄霧,步行進村。不久,便見一明清式老門樓,上掛風蝕褪色的牌匾,匾書三個大字“伊尹祠”。一位紅衣老者,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去。老人叫畢道亮,年輕時是位英姿勃發的軍人,復員回家后,便一直看守伊尹祠,一待就是幾十年,目前是虞城縣文化局伊尹文化館館長。據當地人介紹,畢氏守伊尹祠已有六代。

  走進祠堂,進入眼簾的是一個略顯破敗的小院落,院門偏西的位置,立著一塊石碑,上面鐫刻了對名相伊尹的簡介。

  站在石碑前,畢道亮老人熱情洋溢地講起了伊尹的故事。伊尹,名摯,生活于3500多年前。伊尹的“尹”并非其名,是官職稱謂,意近于“宰相”。

  相傳伊尹為奴隸出身,隨有莘氏陪嫁給成湯作廚師。因廚藝好,逐漸被成湯賞識,后來伊尹將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道理講給成湯聽,成湯遂發現伊尹之才,拜其為相。而后,他輔佐成湯推翻夏桀統治,一匡天下,建立商王朝。

  石碑后面,由東向西排列著三座祭殿,依次是圣母冼姑殿、伊尹大殿、伊尹夫人殿。此三殿是元朝張之忠和侯有造所建,明萬歷年間重修,現雖已歲月斑駁,卻更顯歷史的厚重感。穿過三座祭殿中間的拱門,再往里走,是一片蒼松翠柏環繞的園林,伊尹墓就坐落于樹林中。這片柏林有唐代古柏180株,形態各異,蒼勁挺拔,郁郁蔥蔥,最粗的3人才能合抱。在此,畢老講述了一段軼聞趣事。

  相傳柏林為唐初大將程咬金所植。當年程咬金帶兵經過此地,得知魏征去世后葬于此,想要祭奠一下,遂命人種植一片柏林,并留下幾個軍卒守護,結果錯將伊尹墓當作魏征墓。后來,守墓人知道了魏征墓其實在伊尹墓東去百米的地方,但也不敢違反程咬金的軍令,只得在此守護柏林。他們在這里居住繁衍,形成了今天的魏堌堆村。

  兩代賢相入土后,竟在這樣一個偏遠的小村莊相遇。一個清明賢達,一個剛正不阿,都在中國的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蓋因兩人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跨越千年,精神相續,也許這就是歷史的有趣之處。

  穿過柏林,便來到伊尹墓前。墓高3米,周長46米,墓碑圓頂方座,經年風霜侵蝕,碑文無法辨識,依稀可見“元圣墓碑”幾字。時近隆冬,墓上依然草木蔥蔥,墓前大鼎仍有零星香火。

  站在墓前,不禁冥思。伊尹雖已遠去3000多年,但其治國理政的精神財富流傳于世,延綿在中華文化的血脈中,這也正是我們今天祭奠伊尹的真諦。(耿 磊)

[責任編輯:石依諾]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