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尋道老子故里

2017-02-28 22:50 來源:人民日報  我有話說
2017-02-28 22:50:15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責任編輯:石依諾

  作者:任勝利 汪俊杰

  豫東鹿邑,是“老子故里,道教祖庭”。在這里,人們至今稱老子為“老君爺”(圖為老子像)。為紀念這位圣人而建的太清宮、明道宮,閱盡千年滄桑,更顯魅力無窮。

  進得宮門,區內三清殿、道源碑林、老子故居、望月井、李母墓等,多個景點都有看不完的文化,說不完的故事。

  鹿邑,古時稱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相傳公元前571年,老子就出生于此。公元165年這里就建起了老子廟,漢桓帝劉志前來“親祠”。從魏至宋,又有7位皇帝來此朝謁。

  唐玄宗是有名的崇道皇帝,他精心研究《道德經》,并作注。立于唐天寶元年的“唐道德經注碑”,正反兩面刻的就是玄宗對《道德經》的釋文。這塊石碑是太清宮景區現存最早的帝王御碑,雖因年代久遠、風雨剝蝕嚴重,但全碑風韻不減,且此碑是唐朝皇帝所立,文物價值、藝術價值極高。

  唐末,太清宮毀于兵事,宋真宗年間重建,恢復了唐時規模。史書記載:“廟貌比唐時有加”。“大宋重修太清宮之碑”,就記載了這一史實。建于公元1014年的此碑,雖碑文已模糊,但見碑首盤龍,雕刻精細,彰顯著宋朝對老子的尊崇。

  真宗皇帝還有一件作品矗立在這里,難得一見——先天太后之贊碑。此碑是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拜謁太清宮時,由其親自撰文、親自書丹、親自題寫碑名,故叫三御碑。碑文是歌頌老子母親功德的,雖歷經千年,僅蝕數字。

  隨著這幾塊碑的發現,太清宮“宮摞宮”之謎被揭開。最上層是宋真宗重修后的太清宮,再往下,是唐代基址,最下面,是漢代老子祠遺址。

  雪中,太清宮愈發顯得清凈。大殿門前的望月井至今依然清水長流。史載,望月井每逢甲子年的農歷八月十五,風清月圓之時,天上的明月正好投影在水井中央,正應“天上月是水中月”之意境。佇立千年古井之側,“水利萬物而不爭”的老子名言,深邃博大,不可言矣。

  明道宮與太清宮東西相望。在這里最早有座升仙臺(亦稱“老君臺”),傳說當年老子就是在這座老君臺羽化成仙,騎青牛列入仙班。其實,這是后人為紀念老子晚年在這里聚徒講學而修,老子傳播天下大道,其“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貴德”等深邃思想,就是從這里傳揚天下的。

  老君臺始建于兩漢時期,唐朝時以老君臺為中心,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筑群。后來的建筑群毀于兵火戰亂,唯老君臺屹立千年。據說,孔子最后一次拜見老子“問禮”的故事,就發生于此。

  老君臺正殿建在33層高臺之上,正中供奉著老子塑像,象征著老子修道悟德達到了最高層。置身臺上,仰觀老子,抱樸寧靜、清虛自然感油然生起。(任勝利 汪俊杰)

[責任編輯:石依諾]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