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性和時代性特點。
那么,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在哪里?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用勁:
一是把握全面性,解決突出問題。說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人們常感慨“上課五天抵不過周末兩天”、“課上45分鐘抵不過課后10分鐘”。這個現象說明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明顯的“破窗效應”或“木桶原理”。一個方面、一個環節的不足,都將明顯削弱思想政治工作實效。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以全面性來審視現狀,強化問題意識,查缺補漏,解決突出問題。比如馬克思主義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問題;比如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書不育人、授業不解惑的問題,要在破解這些短板,取得高校思想工作的實質性進展。
二是著眼系統性,構建協同機制。社會發展進步也是人的解放過程,由此帶來人的對象性關系的增加,且更加多樣、復雜。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該注重系統協同。既要著眼高校自身,也要放眼社會大系統。從社會大系統來看,要求“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通過一些制度性安排,實現自上而下的責任傳導,形成責任合力。“各級黨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形成“各部門各方面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等。從學校小系統來看,主要是整合各種載體、途徑。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既有課程引領,也有課程融合,形成協同效應;發揮高校優勢,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與思想政治工作同向同行等。
三是立足主體性,增強立德自覺。時代發展極大激發了人的主體性,人們都在思考自己的價值,給“立德”提供了新機遇;但也由此帶來被有些學者稱為“精致利己主義”的東西,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難題。增強主體的立德自覺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面向教師,讓教育者先受教育,讓傳道者自己先要明道、信道,才能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其次要整體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立德本領。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是骨干力量,通過加強教育培訓,強化實踐鍛煉,健全激勵機制,保證這支隊伍平時穩得住,關鍵時候頂的上,奮發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