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 儲殷
如果要列舉2017年中國外交最為引人關注的事件,“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可能會是票數最高的一件。2014年的APEC會議,2015年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2016年的G20峰會,主場外交“三連發”將中國參與和推動全球化進程的程度不斷提升。2017年伊始,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宣布,中國將在今年5月主辦“一帶一路”國際高峰合作論壇。這是中國主場外交即將開始的“第四季”,同時也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從規劃到實踐三年多來迎來的最高規格活動。經過了“黑天鵝”層出不窮的2016年,國際格局或將迎來冷戰之后最大規模的變化。在這樣的一個生存與發展的十字路口之上,本次高峰論壇如同中國豎起的一座路標,為“世界向何處去”指明中國的答案。
第一,“一帶一路”堪稱推動全球化進程的“中國方案”。本次高峰論壇將為這一方案“優化升級”,推動全球化浪潮持續涌動。全球化進程在2016年遭遇了當頭棒喝。英國脫歐給本就風雨飄搖的一體化先行者歐盟再添新傷,特朗普當選則為現有國際體系體量最大的國家投下了孤立主義陰影。此外,全球化在帶來發展的同時,累積的一系列問題也有集中爆發之虞。恐怖主義威脅依然嚴峻,世界經濟在失衡中緩慢復蘇、地緣危機演變成地緣沖突、難民問題積重難返,全球化與區域一體化遭遇了新的挫折。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作為中國為全球化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突出務實合作、互利共贏,在全球化遭遇挫折的背景下高歌猛進。各大經濟走廊建設穩步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網絡漸次成形,沿線國家貿易流動愈加順暢。在“一帶一路”規劃落地以來,選擇這樣的一個時刻總結經驗,探尋合作共贏的新方向,將為陷入陰霾的全球化進程撥云見日,提供全球化的“中國方案”。
第二,本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成為全球治理的標志性事件。全球治理這一理念發源于冷戰尾聲,伴隨著上一輪“世界向何處去”的思辨,全球治理在機制與路徑上不斷探索前進。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始終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并積極承擔與自身角色相適應的責任。中國始終堅持,國家不分大小應該一律平等。習近平主席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的講話中表示,“中國將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努力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本次論壇的舉辦,將在形式上為解決全球化問題提供新方式。通過高峰論壇的形式,為解決全球化問題提供廣泛而多層次的對話渠道,將全球問題置于一個具備舒適度和參與性的多邊語境之下,通過靈活對話探索解決全球治理困境的新方式、本次論壇的舉辦,同時也將在內容上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的實踐方案。當前全球治理面臨的問題是發展的問題,要把發展議題置于全球宏觀政策協調的突出位置。本次論壇突出國際合作,強調對接與聯通,實現戰略對接與發展聯動,從而為創新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提供新思路與新方案。
第三,“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中國領導人天下情懷的再次體現。“天下”觀念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愿景宏大的概念。“天下”不同于傳統西方政治哲學下的普世價值,而是強調一種對于人類和世界的整體關切。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而中國在享受全球化紅利的同時,也在以“天下為懷”的胸懷來為世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一帶一路”實現了沿線國家的優勢互補,提供了開放性、包容性、共享性的發展平臺。這種發展成果由全體參與者共享,以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為己任,正是天下情懷在全球化時代下的新體現。正是因為具有了這樣的胸懷,“一帶一路”才能夠在三年多來得到沿線國家的大力支持,得到周邊國家的積極響應。而高峰論壇的召開,將會為這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的合作倡議提供更加深入與廣泛的發展前景,從而實現人類文明“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