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銳評2016:中國外交與世界局勢盤點與展望
——紛繁復雜世界環境下的中國機遇與中國擔當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徐晏卓
2016年的國際局勢呈現較為反常狀態,從歐洲、中東到東亞、南美發生了一系列出乎意料的事件。英國脫歐引發的對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反思,歐洲國家爆發的恐怖襲擊事件;中東ISIS戰局依然膠著、土耳其發生政變;在東亞地區上半年南海局勢風起云涌、朝鮮半島在八個月內實施了兩次核試驗、薩德反導系統入韓、樸槿惠政府又面臨“閨蜜門”事件;在美洲,特朗普上臺、南美左翼執政黨面臨右翼勢力挑戰、巴西總統遭到彈劾等等。一連串全世界范圍內的黑馬甚至亂象,是各種偶然事件的羅列還是又一次世界大事的先兆?在這些事件背后又蘊藏著哪些原因和動因?回顧與梳理2016年國際大事,展望2017年世界局勢,在動蕩的國際形勢中尋找不變的規律,分析新的一年我國外交環境的機遇與挑戰,以期在變動的世界局勢中順勢而為,對內對外增強我國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一、復雜世界環境下的變與不變
如果將2016年的世界比作一部超級電腦的話,那么這部電腦的硬件并沒有明顯變化。國際社會仍然是一個強調硬實力的世界。美國在政治、軍事、經濟、和科技領域仍保持全球霸主地位,但由于已經進入了大國興衰的正常循環周期,當前正在處在收縮階段。全球經濟領域和科技領域仍然掌控在發達經濟體手里,且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分化一直在加劇。美俄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東歐獨立爭端和不斷升級的網絡戰中分歧加劇,甚至一度有走向戰爭臨界點的趨勢。中美兩國在亞太地區的競爭加劇,上半年南海問題成為熱點。而在軟件方面,國際潮流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在全球范圍內,反建制主義興起,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受挫,以往的政治正確被打破,各國對于自身利益的關注和民族主義空前高漲;在國內民粹主義領導人和政黨異軍突起,極右翼政黨的選票與溫和黨派選票旗鼓相當。國際和國內思潮的變化反應了無論在國際舞臺上還是在這些國家內部,社會認同和共識在縮小,社會沖突在加劇且對抗性更強,但與之相對的約束性措施和機制在萎縮。各國民眾傾向于以激進化的方式解決當前國際和國內社會問題。新媒體的發展使得最高領導人直接與普通民眾對話,而代表精英觀點的中間層被忽略和邊緣化,而更為嚴峻的是這種情況被選票所合法化。
二、中國的機遇與挑戰
在復雜的世界大環境下,2016年對中國來說也是有驚無險的一年。周邊外交從十八大以來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影響力逐步上升。緬甸的政權交替順利過渡,民盟政府依然把中國當作其重要外交目標;越南的穩健派訪問中國;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在杜特爾特上臺后降溫;泰國國王駕崩后政局基本平穩;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去世后平穩渡過選舉;“一帶一路”順利推進,瓜達爾港首航開啟中巴經濟走廊合作新篇章、科倫坡港口復工,中國承建馬六甲海峽最大港口。
與此同時更值得警惕的是未來中國周邊安全的隱患。特朗普上臺后,其匆忙組閣的成員右翼占多數,對中國抱有較大敵意。不僅在言論上頻頻對中“放狠話”,在行動上美國也將增加在亞太軍事力量的存在。根據特朗普在競選中的言論,其上臺后將把美國的軍艦從272艘增加到350艘,而即使是大力實施“重返亞太政策”的奧巴馬政府也僅在亞太地區增加了5艘軍艦??梢灶A見,特朗普號稱增加70艘,(則)無論從技術、等級還是數量上對中國的威脅都很大。此外,特朗普對其亞太盟友管理方式的調整,也給了日本更大地發揮空間以及在國際舞臺上的發言權。日本一直把中國當作其國家正?;蛷妵飞系慕O腳石,其政策制定主要針對中國,未來日本在亞太地區將有更多可操作空間;在臺海,蔡英文當局一直試圖鼓動法理臺獨和柔性臺獨,特朗普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態度也增大了臺獨勢力的野心,未來民主黨為了均衡軍火商利益將會提高對臺武器銷售,這些直接挑戰了中國的核心利益。在朝鮮半島問題上,中朝之間的戰略目標存在根本矛盾,美國恐與朝鮮直接對華這將給中國在處理朝核問題上造成更大壓力。
三、中國應對
從全球范圍來看,美國的戰略收縮和歐洲的反全球化浪潮使中東和亞太出現一些戰略真空,而與此反一體化浪潮相對應的卻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依然在大力推進全球化。這一反國際主流的現象固然體現了國際社會和資本流動的大勢所趨和國際格局、大國興衰的正常周期,但中國在這一或是戰略機遇或是戰略陷阱的時期,如何順勢而為,化機遇為挑戰,是2017年最需應對的問題。第一、特朗普作為一個性格鮮明的政治人物對人性洞察很精明,從商經歷使得其善于抓住現實、利用媒體造勢以引導他人情感,對他人施壓。未來的美國對外政策將會以美國利益為先,這也就意味著其邏輯是美國在對外提供一個安保產品,而其他國家抬價兌換。這就需要我國對美不要落入他的圈套以實際出發,改變以往中美關系先定性,再決定處理態度的自上而下的方式;而是從實際利益出發,根據具體問題、具體領域探討解決辦法。第二、美國在亞太地區出現的所謂“真空”并不意味著美國領導力的渡讓,而很可能是改頭換面以其他形勢就存在。直接對抗或者直接填補所謂真空,未必是好的選擇。面對美國愈發現實的處理對外關系方式,中國不妨也換個角度,把“一帶一路”戰略、亞投行和上合組織打造成供周邊國家下載使用的app,如果效能超越現有的app,周邊國家勢必會掉轉船頭。第三,防止周邊國家以小欺大。2016年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熱的逐漸降溫充分體現了在應對熱點問題上,前期外交準備的重要性。在未來局勢更加動蕩的情況下,更要謹防目前脆弱的穩定被打破。及時制定突發事件應急措施。
世界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總結2016年的經驗與教訓,分析未來所需面對的機遇與挑戰,才能在變幻莫測的國際局勢中,順勢而為,借勢謀事,收獲新一年的外交成果。
(本文系“紛繁復雜世界環境下的中國機遇與中國擔當——銳評2016:中國外交與世界局勢盤點與展望”研討會專家發言綜述)
專題鏈接:紛繁復雜世界環境下的中國機遇與中國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