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欒文蓮
20世紀70—80年代以來,壟斷資本主義發展到以虛擬金融資本壟斷為主導的新階段,即資本主義金融化。而這一階段的本質,主要體現在壟斷金融資本通過金融手段來攫取巨額利潤、掠奪世界財富。
資本主義新的剝削方式
生產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絕對規律,在自由競爭資本主義轉向壟斷資本主義后,這一規律轉化為獲取壟斷利潤。而在資本主義金融化條件下,股份公司及其所在的資本市場、金融市場,以及多種金融工具,集中了全社會的主要資本供資本家使用。與此同時,資產階級國家還通過財政、稅收渠道予以補助。這些都使壟斷資本家向社會索取的資本價值極大膨脹,并因此有了更多的剝奪手段。金融資本不僅在物質生產領域,更在金融領域,使用虛擬金融手段,進行杠桿倍率擴大的交易,以較實體經濟更直接、更方便地獲得超額壟斷利潤。可以說,金融資本的瘋狂發展,是資本主義私有制所導致的必然結果,是資本本性的必然反映。比如,壟斷資本家以“兼并重組”的名義收購企業,低價進,高價出,轉手即可獲得巨額利潤;或是用舉債的方式進行經營,通過設定規則避險,保證只賺不賠;或是開動印刷機印刷鈔票、票據、票券制造金融泡沫,進而從中獲利。當然,壟斷資本家也經營物質產品,如原油、玉米、大豆以及房產、軍火等。這些大宗產品和原材料戰略資源是他們從政治上控制世界,從經濟上榨取世界的手段。特別是圍繞原油、玉米、大豆、房產的期貨期權產品,均是由美元計價,由此引起的價格波動成為金融資本獲利的主要手段之一。可見,隨著金融化逐漸成為資本主義新的剝削方式,壟斷資本主義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脫離為實體服務的本質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活動的重心從產業部門轉向金融部門,從實體經濟轉向虛擬經濟,金融資本越來越脫離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本質,追逐其自身的獨立和增值。不論是金融部門還是非金融部門都高度依賴這些資本來獲取利潤。例如,在當今金融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日益發達的環境下,資本家和投機者不再滿足于利潤及分紅,追求市值最大化成為他們的行為準則。而所謂的市值最大化或股東價值最大化助長了金融投機行為,使資本的貪婪本性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金融部門日益脫離為生產服務的職能,服務于自身增殖,這就抑制了其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作用,使阻礙和破壞生產力成為主導。而在實體經濟發展緩慢的情況下,資本主義國家又通過擴大負債謀求投機利潤,最終導致國家運行的各個層面都日益債務化。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向虛擬化、食利性的轉變,在分配方面表現更為明顯。金融化的生產方式加重了對國內外的剝奪、掠奪,必然加劇貧富分化。相應的收入分配必然向金融部門、金融資本傾斜。勞動收入差距拉大,特別是普通員工與高層管理者的收入差距懸殊。眾所周知,企業中大股東與高層管理者的利益一致,薪酬制度設計為兩者的利益融合提供了手段,進而有可能結成新型聯盟。
資本家通過剝削獲取剩余價值,轉而進行再生產和個人消費,這一進程得以不斷發展。在資本主義的上升時期,馬克思曾說,“上升的資本主義社會的觀點,對這種社會具有意義的不是使用價值,而是交換價值,不是享受,而是財富”。當時它“還沒有學會把剝削與消費結合起來……享用的財富對它來說,是一種過度的奢侈”。接著,是資本家通過市場流通,把剩余資本投入資本市場,直接獲取利潤。現在,資本家試著把剝削與消費結合起來,將勞動者個人收入金融化,這成為近三十年來金融資本獲利的一個重要渠道。勞動者的住房消費信貸、醫療保健和退休保險等消費,是其收入中用于生活消費的部分。在資本主義國家,勞動力再生產,包括勞動者的教育培養條件,失業人口生存的保障條件等,這些社會職能主要由金融機構執行。這樣,廣大勞動者的收入由于加入保險形成資本社會化,又滿足了金融資本從中獲取利潤的需要,壟斷資本家通過消費領域再次對勞動者進行掠奪。
壟斷金融資本的霸權統治
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是剩余價值生產,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為壟斷利潤,而在虛擬金融資本占主導時期,這個規律具體化為以金融手段獲取超額利潤、進行金融掠奪。此時的壟斷利潤不僅有來自實體經濟的剩余價值,更有通過虛擬經濟所剝奪的剩余價值和世界財富。在資本全球化的運作下,資本主義的攫取對象除了本國人民,還包括其他國家人民。不僅如此,資本主義國家還通過各種手段,盡可能地把國內生產過剩與消費不足的矛盾擴大為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矛盾,進而加劇世界的兩極分化和貧富懸殊。特別是其所謂的高消費、高福利、無污染都是建立在發展中國家低收入、低福利、高污染的基礎上,這是壟斷資本主義寄生性和掠奪性的新表現。
資本主義金融化雖然改變了價值增值方式和資本積累模式,但背離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這一切之所以能夠實現,體現了壟斷金融資本的霸權統治。霸權與公平正義相悖,表明資本主義難以遵循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而是出于占有人類的勞動成果、掠奪世界財富的需要而建立起來。此外,金融霸權還通過控制金融市場、控制定價權、控制評級機構等手段,以資本來誘惑、欺騙國內外的勞動人民。
總而言之,當今資本主義金融化使極少數金融寡頭與廣大勞動者及國內外民眾之間的矛盾更為嚴重。近年來,西方國家發生的金融危機則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展的必然產物。社會矛盾、社會分裂將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更趨于嚴重,并進一步形成、醞釀著新的危機。因而,資本主義金融化使全球處于一個不斷分化的社會體系,而這也更加暴露了資本主義的歷史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