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數字經濟、核心素質培養、實體經濟發展、人口年齡問題、互聯網+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胡鞍鋼、王蔚:數字經濟發展要釋放互聯網創新潛能】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胡鞍鋼、公共管理學院王蔚指出,數字經濟既會產生紅利,也會產生風險,這就需要創新幾大政策,即競爭政策、產業政策、創新政策。競爭政策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對新技術、新產業和新業態采取積極支持、打破壟斷、鼓勵創新、高度寬容的態度,創造友好的政策環境,從而不斷釋放互聯網創新、創業、創富潛能。產業政策要重點推動協同制作、智慧能源、普惠金融、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能等領域,不斷注入“互聯網+”要素,加速推進新舊產能融合、新舊動能轉換。創新政策要引導并鼓勵市場主體的創新動能,如“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的要建設高速大容量光通信傳輸系統、部署第四代移動通信(4G)及后續演進技術、提升云計算解決能力提供能力、實施國家網絡空間安全重大科技項目等。
摘編自《光明日報》
【鐘啟泉:培養核心素養要兼顧學科素養】
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鐘啟泉認為,課程改革與發展要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改革,首先要解決什么是核心素養的問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兼顧學科素養和跨學科素養的培養。現在有人過分強調學科素養,而輕視跨學科素養,提出什么“數學核心素養”“物理核心素養”等等。學科對學生確實具有獨特的培養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可以提“學科素養”,但我對學科各自提煉核心素養感到費解。國際上早就提出了警告,如果這樣做,將來的格局就是分裂的,以一個個學科為中心,各自為政,就不會有什么核心素養可言。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
【林火燦:開展精益生產,助力實體經濟“降本增效”】
林火燦表示,在當前市場供求關系明顯改善的背景下,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實體經濟面臨的成本壓力在加大。因此,應打好“組合拳”,妥善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幫助實體經濟“降本增效”。從政府的角度看,必須堅持標本兼治、遠近結合、綜合施策。一方面及時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緩解當前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另一方面通過深化改革,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逐步解決造成實體經濟企業成本過高的體制機制問題。從企業的角度看,必須主動內部挖潛,通過開展管理創新和精益生產,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管理水平。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手段,合理控制人工成本,實現內部管理升級,創新營銷模式,提高效益水平。積極使用有效降低企業成本的各種技術,促使生產效率持續提高。
摘編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