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
瞿長福撰文指出,在網格化管理體系下,城市公共安全的每一個環節,從每一個人、每一幢建筑、每一條道路,到每一個井蓋、每一個消防栓、每一根電桿,都是清晰可尋的,發生問題前、遇到問題后,責任人會立即跟進,及時解決問題,從而較好地避免了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在一些智慧型城市,網格內街道的任何一個井蓋如果發生位移,系統會自動報警,市政人員馬上解決。
城市網格化管理樣板同樣適合鄉村公共管理。如果網格化管理推送到鄉村,每個人、每臺機動車、每條村道以及每個井口、涵洞、溝渠等都將納入統一管理的智慧系統,哪個廢井還沒有回填或者還沒有做好護欄,都會有專人負責,廢井“吃人”就不會發生。實踐中一些實行網格化管理的鄉村,政府部門通過購買服務,把水塘、環境衛生、消防安全等都納入社會化服務管理,有專人負責,有效地解決了農村安全難題。
摘編自《經濟日報》
【沈建華:科學素養的內涵是動態的】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沈建華撰文指出,今天我們面臨著對于“迎面撲來”的各種科學結果盡快做出獨立判斷的問題,這首先要求普通公眾具備一定的科學思維能力,有一定的科學素養。科學素養是一個歷史的概念,科學素養的內涵是動態的,是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入和社會條件的變化而發展的。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對“具有科學素養的人”有不同的期待或要求。在開始階段人們比較注重智力方面,如讀寫能力、對科學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后來發展到重視解決問題的能力,如運用科學方法解決日常問題,以及掌握科學研究基本程序;理解科學與技術、科學與社會的關系等。
摘編自《文匯報》
(光明網記者 康慧珍整理)